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山东 临沂 莒南县 天佛景区
天佛景区
天佛景区
莒南天佛风景名胜区,位于山东东南部,东经118.2°,北纬35.5°,面积6O平方公里,东临日照港,西靠临沂城,南与连云港接壤,北和莒县毗邻。县城十字路素有“天下通衢”之称,交通方便,景区位置优越,与蒙山(道)、曲阜(儒)构成中国三教文化黄金风景走廊。莒南天佛位于莒南城北1公里处,是天佛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观。一山三景,一佛四相,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是罕见的世界奇观。 莒南天佛横亘南北,全长6000米。发髻耸然,皓眉俊秀,鼻梁通直,唇厚口方,下额重叠,颈部分明,胸部微挺,像一尊天佛赫然浮出地面,显得那么凝重、庄严。天佛身后群峦起伏,那漠漠如黛的群山,似乎是他的叠影,又使天佛显得那么沧桑。 远望天佛 最令人称奇的是,这尊天佛通直的鼻梁,竟又是一尊天然卧佛。全长1800米,头朝西南、枕青山而卧;脚朝东北,抵明湖而眠;饱满方正的天庭上,发髻赫然;浑厚深沉的地阁上,笑口常开。狮鼻微翘,尤其是卧佛的眼睛由一天然溶洞构成,似核桃状,眼角渐渐向下延伸,衬一修长的慈眉,在晨曦晚霞中,显得神采炯然,蕴涵玄妙,有不可思议的震撼力,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从东向西望去,一位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的庄重妙像呈现在眼前,头朝西北,仰天而卧,丰满的体态,飘逸的秀发,整个观音菩萨笼罩着圣洁的光芒;再换位置观望,则像一只仰天长啸、伏卧待起的猛虎,雄视东南。猛虎的神态威风凛凛,活灵活现。 关于莒南卧佛,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在卧佛山下,有一虎园村,村里有一化方老人饲一白龙马,夜与危害乡里的猛虎搏斗。化方误剪马鬃,令马失去神威,为虎所伤。化方怒而击虎,亦被伤。上苍悯之,遂请佛祖与观音菩萨慈心伏虎,事成后,法身化为青山。为了纪念佛祖伏虎,南北朝时,在山脚下建卧佛寺,以供奉佛祖和观音。千百年来,卧佛寺香火连绵不断,成为鲁南、苏北佛教文化中心。 莒南天佛风景名胜区,既有怪石嶙峋的七十二道鹰愁涧,峻峭险奇八十一座擎天峰,又有碧波涟滟、隽秀清丽的莲花湖、石泉湖、天湖,更有令世人拍手称绝、叹为观止的奇罕天佛。山之奇、峰之峭、水之丽、景之秀,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莒南天佛最令人称绝,全长3800米,五官清晰,四肢分明。头朝西南枕青山,脚朝东北抵明湖。额头饱满方正,地颌浑厚深沉,狮鼻微翘,笑口常开,慈眉善目.神态庄严。尤其是天佛的眼、由一天然溶洞构成,似核桃状,眼角渐渐向下延伸,衬一悠长的慈眉,显得神彩炯然,蕴涵玄妙,大有呼之欲出之感,有不可思议的震撼力;换位观之,则像一尊体态丰韵,秀发飘逸的观音菩萨;再调整角度观望,又像一只仰天长啸、威风凛凛、伏卧欲起的猛虎。一山三景,栩栩如生。 天佛景区既有北国雄奇之山岳,又有江南隽丽之水韵,堪称天下神秀山川,仙源福地。被佛教界泰斗茗山长老誉为:“莒南天佛,世界奇观”。 而天佛景区的卧佛寺位于天佛山下,始建于南北朝,历经千年劫难,至今香火不断。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卧佛殿、东西偏殿、僧舍寮房和七级舍利宝塔等古建筑群,在苍松翠柏相映之间,显得格外凝重远古。 莲花山逶迤起伏。层峦叠嶂,怪石磷峋;莲花湖水质甘洌,清澈见底,波光潋滟;山水相映,美比苏杭。望海楼群山高耸入云,登陆可看海观日出,并有蜃景不时出现,景区内金鳖听禅、一线天、鳄鱼石、青龙洞、雄人沉思、荷花映日、芦蒲摇曳、火炬松涛、桑园秋实等景观各具特色。 天佛景区的独特之处就是“真山、真水、真大佛”突出一个真字、表现一个奇字、蕴涵一个美字。 马鬐山景区
莒南县周边景点
莒南卧佛
莒南卧佛

莒南天佛位于东省莒南县,最令人称奇的是,这尊天佛通直的鼻梁,竟又是一尊天然卧佛。全长1800米,头朝西南、枕青山而卧;脚朝东北,抵明湖而眠;饱满方正的天庭上,发髻赫然;浑厚深沉的地阁上,笑口常开。狮...

天马岛
天马岛

天马岛由马鬐山、天湖,两大部分组成。马鬐山,方圆26平方公里,主海拔662.2米, 是鲁东南群山之冠,因其形似马鬃,故名马鬐山,是载入《宋史》、《齐乘》、《齐东野语》等多种古籍的名山 。天湖总面积2...

王璟墓石刻造像群
王璟墓石刻造像群

著名的明成化重臣王璟御史,死后受皇封御赐,厚葬于原籍莒南板泉镇大白常村。茔地30亩,有皇帝御赐碑碣四幢,纪念碑数十幢,神道对称的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等组成的“王璟墓石刻造像群”,向游人展现了莒南古...

毛主席亲笔批示纪念地
毛主席亲笔批示纪念地

解放后,莒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业绩,先后有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三个单位受到毛主席的亲笔表扬。1957年10月7日,毛主席写下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

渊子崖
渊子崖

莒南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罗荣桓、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战斗过。 1941年10月18日,全村老幼齐上阵参战,与来犯的一千多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击毙敌人一百多名,村民也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