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安徽 亳州 蒙城县 龙窟
龙窟
龙窟
龙窟也称龙窝。据说在太公(吕望)集南,离城20里。它是一个地泉,深不见底,有龙蛰居其中。如果掘开泉口就会下雨,掩上泉口,雨就停止,非常灵验。 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夏五月,蒙城大旱,连月无雨,土地裂口,禾苗枯干,官民焦急万分。 这时有人说了龙窟的事,说是:“很久以前,有个人挖地挖到一个地泉,泉口大如斗,泉深不见底,他就用竹竿向下试探,结果泉水奔涌而出,过了一会便是大雨倾盆,昼夜不停,大地几乎被淹没。那人赶快堵住了泉口,雨才停了。从此以后,大家都认为这里可能是个龙窟。如果掘泉触怒了龙,龙的威势很难遏止,虽然能下雨,但也往往会形成水灾,所以大家都不敢去掘它。可是遇上大旱之年,实在无法才去掘它,屡掘屡应。”听了这些,大家相信这可能真的是个龙窝。县教谕杨先甲等说:“现在旱得如此严重,人们何不去掘龙窝,以解急难。” 于是大家就去掘龙窝,结果真如那人所说。临去的时候还是骄阳似火,回来的时候,雨已经下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大。 杨先甲怀着万分欣喜的心情赋《龙窝祈雨》一首,诗云: 夏日骄阳肆厉风,黍禾枯槁遍如烘。 频祈神宇无灵应,共谐龙窝冀卧通。 步去日光方呆呆,行事两泽已濛濛。 最欣沾足三犁后,苏得寻麻转岁平。 此诗载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之《杂类志》。 民国四年《重修蒙城县志》(艺文志)还载有时人(佚名)撰写的《龙窟记》一文。 现摘录如下: “乾隆庚年(1750年)夏五月旱甚,虔祷莫应。适有人曰:‘太公集南有龙窟焉,掘之可得雨。’众请道其详。对曰:‘先是居民掘地得泉,孔大如斗。其深旁达,探之无际,涌出混混,激湍非常。彼时遇旱,忽然大雨,昼夜不休,几被淹。掩之,雨乃止。度其中或有龙焉,触之怒,势莫遏,虽得雨,多致灾。后遇大旱,掘之立应。’遂信其为龙窟也。今旱孔急,查往掘之。如其言。” 世界上根本没有龙,龙能兴风作雨,只是一种神话。然而龙窟求雨一事,载诸县志,诗文互见,言之凿凿,真有点让人不可妄断其是传说还是事实。 我们还是把它作为一个美好的传说让其流传下去吧,因为它毕竟表达了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 张氏两花园
蒙城县周边景点
涡河古渡
涡河古渡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涡河东渡口的景象和沿河风光,至今记忆犹新。 从蒙城北大街到北城门,那古老的城门瓮圈里,阴森森的,发黑的墙壁上,往往贴有官府的告示,天长日久,墙上便残留着一层厚厚的发霉的痕迹,因无人...

白云庵
白云庵

白云庵曾经是一座名闻遐迩的古刹,遗址现位于我县范集乡戴园村西田庄东南直沟东岸。据《蒙城县志》记载:该庙是古坛城(北冡故城)的东门。民间传说从前有个刘氏姑娘嫁给戴姓人家为妻,婚后不久夫亡,守节不再醮。...

风月亭与漆园诗社
风月亭与漆园诗社

蒙城风月亭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当时“漆园诗社”诗友们从事诗文活动的场所。 漆园诗社成立于民国十年(1921年),是本县组织较早的文学团体。当时蒙城城乡各地文人、学者中诗歌爱好者有近百...

奶奶庙
奶奶庙

在蒙城东北十五里,蒙宿公路北岸,有一座庙---奶奶庙,它修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 元627—649年),当时唐朝初建,天下稍定,统治者为巩固他的统治,利用佛教来麻痹人民的意志,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广修...

刘海庙与刘海井
刘海庙与刘海井

蒙城民间有七仙八景的传说。在七仙之中有一仙人当地百姓称他为刘海仙。 刘海,名喆,字昭远,号海蟾,渤海人,金朝进士,十六岁及第,五十岁作宰相。一日下朝路遇两位道人,见刘行礼,请刘至其家稍坐,并向刘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