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寺村介绍
-
下寺村
-
一、村名来历: “寺”,寺庙,寺院也,据老年人述说,早在元、明时期,绛县某地有一座寺院,叫“上寺”,并且两寺院的主持同出一族,联系甚密,特用“上”“下”字将两处联为一体,得以下寺村。后为验证其传说,又恰遇上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平田整地运动,在村西头岭上,发现一处古残垣,经挖掘,从土壤层次、石块瓦砾的存量、实物的腐朽状况和类似手记物体的模糊不清,经众人判断、评估,应该就是寺庙遗址,确定下寺村确有寺院存在。遗憾的是,下寺村后来人未见到真佛。 二、概况: 下寺村位于距新城镇3.5公里处西南,属城乡结合部,东邻坡底村,西邻上官、西峰山村,南邻清源村,北邻上王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平均宽0.82公里。国土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8亩,呈北高南低走向的丘岭地带,海拔520.5米。村内有闻垣高速和二级公路分别由北向南通贯全村。全村辖下寺、下洼2个自然村,下前、下后、下洼3个村民组,村部设在下后村民组境内。 主要产业 1、劳动力转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历年来村里的大牲畜没有了,偶尔有两户养牛户,也是肉牛不能从役,田间作业全部是机械化。大部分劳动力,特别是妇女劳动力向省外就业转移,据2012年底统计,县内打工只有25人,省内45人,省外58人,出国2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2、经济收入来源。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运输业、建筑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种植业以蔬菜、粮食、干果经济林为主,而蔬菜、干果业已成为我村的特色产业。目前,全村经济繁荣,村民生活日益富裕。2012年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 五、新农村建设 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优化村民的生活环境。几年来,支、村“两委”克服集体经济薄弱的困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截至2012年底,全村已建成砖木瓦房825间,楼房360间。 2012年5月,我村对村内、村外的水泥路再次进行了改造,全村共硬化路面6.8公里,道路两旁全部栽植了松、柏树,并安装了路灯。同时确定专人定期打扫卫生,保持村内环境整洁、优美。经过努力,我村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 六、基础设施 1、2008年,自筹资金8万元,县水利局出资13万元,共投资21万元,历时3个月,建成了自来水工程,188户村民用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千百年来“吃水难”的问题。 2、2010年,自筹资金30万元,投资40万元,历时5个月,建成了一座上下两层建筑面积达306.92平米的办公楼,为村支“两委”创造了良好的办公环境。 3、2012年春,下前、下后两个居民组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加深、开挖了一条长600余米、深1.5米、宽2米的排水沟,全部用砂石混凝土浆砌。该工程开挖土石方近200立方,用砂石200多方,历时40天,彻底根除了洪涝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七、社会保障 2007年,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止2012年全村共有662人参加,参保率达到98%;2009年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村共有334人参保,已有74名老年人领取到养老保险金。 八,、巨大变化 截止2012年底,全村用于家庭生活的厨房电器630台(件),电话106部,手机452部,电脑80台,电视机310台,太阳能20台,空调28台;农用机械方面,拖拉机5台,播种机9台,收割机3台,农用三轮车11辆;另有用于运输、安装、建筑工程的大型运输车辆10台,吊车5台,装载机8台。全村共有存款700余万元。以上翔实的数字足以证明:下寺人不仅实现了,而且还远远超出了人们很早以前所向往已久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犁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美好远景。 还有3个地名与下寺村同名:山西运城永济市韩阳镇下寺村贵州遵义绥阳县旺草镇下寺村安徽宣城市广德县邱村镇下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