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陕西 西安市 阎良区 新华路街道 农兴村
农兴村介绍
农兴村
农兴村地处阎良城区东部,人民东路横穿其境。村委会设在人民路东段南侧的农兴街和倚天路交汇处,下辖渠湾、小郭、北朱、牌楼、李皮、新东、新西七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1860亩,村民2386人。 该村民国时期分别归阎良镇的一保、二保及武屯镇二保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分属临潼县九区四乡和二乡所辖。1956年合作化时成立“农兴高级合作社”,划归新兴乡,后改为农兴大队。1964年又划归阎良镇。1966年阎良划归西安市后,仍为农兴大队,属阎良公社管辖。同时,将李皮村划入,将张大夫村划归新兴乡万南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1997年从阎良区阎良乡划归新华路街道办管辖至今。 该村地势平坦,有泾惠渠、机井可灌,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村民大都以种植业、养殖业、进城务工、搞基建、跑运输、兼营工商业为主。在近年来的城市扩建中,农兴村依托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大力发展私营企业、出租房屋、商贸商住,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委会科学规划,建成了3个新村和城东建材商贸城,村民或出租房屋,或自主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这几年共硬化村内道路33368米,修明渠2000米,打深井2眼,购置多体垃圾箱7个,修建文化健身广场1200平方米,三个新村的污水全部排入城市配套管网,安装路灯126盏,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村内有卫生所两个、小学1所。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农兴村经济迅速发展,基本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居住园林化,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社会环境稳定。 一、村组概述 (一)牌楼组 清朝年间,这里原有“朱卢五堡”,包括:朱卢堡(两个堡子连着,西头以姓朱的为主,东头以姓卢的为主,中间因有城墙而不通)、东卢堡、北朱堡、庄子园。乾隆年间,该村卢文绪因病早亡,其妻朱氏乞讨赡养公婆,抚养幼子,贤惠可风。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降旨,为其立一石牌坊以示表彰。原西卢村由此更名为“牌楼村”,沿用至今。该村原只有卢、朱两姓,都是老户,后有吴姓迁入。该村一直属临潼县阎良镇管辖。新中国成立后,修建飞机场时,将朱卢堡、东卢堡大片耕地占用,后部分村民外迁武屯镇的西相、广阳、耿许、金指王、老寨等地,未搬迁户也陆续在北朱村东今址另建新村。2004年,村委会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建了占地50亩的牌楼新村,现已建成双户式别墅102套、村民住宅楼两栋。牌楼村现有72户,260余人,村民大都从事工商业、运输业及进城务工。牌楼新村环境优美,建有一个篮球场和2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场地文体健身器材齐全。 (二)渠湾组 据传,明万历年间任姓在寇公渠拐弯处建村,取名贤任村,后因地处该渠拐湾处遂更名为渠弯,后称渠湾堡,沿用至今。村民大都姓任,后有赵姓从河南迁入,肖姓、孙姓从山东迁入。 该村属于城乡结合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村东另建新村。2005年新建“城东建材商贸城”,2010年9月10日因城中村改造,整村拆迁。现全村80户人,全部搬到渠湾新村。现在的村民以商贸为主,兼营运输业。渠湾新村内自来水、天然气、暖气、闭路、宽带全部到位,村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里人的生活几乎相当。 (三)小郭组 该组地处阎良城区以东人民路中段,1995年有农业户口42户,191人,耕地264亩。土地平坦肥沃,水利条件优越,盛产粮棉瓜菜。村民以农为主,兼营工商业及养殖业。2002年将旧村拆除,另建新村。新村占地58亩,有别墅122套、村民安置楼3栋,另有一个瓜果蔬菜批发市场。大部分村民参与市场管理,个别人还在其中经营。200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万元。 清末兵燹后,当地人口锐减。外乡人郭丰盛迁入后,以垦荒种地、酿醋为生。因其姓郭,村名遂为“小郭村”。当时,蒿蓬遍野,狼狐出没,人畜屡受其害。郭家一小儿被恶狼吞噬后,就搬迁到有城墙的麻张村定居(现在麻张及王合的郭姓都是郭丰盛的后裔)。清末光绪年间有商县黑龙口苏姓三兄弟及蓝田王姓迁入后,因原村地处牌坊偏西处,遂更名为“坊西堡”,但人们仍把此地叫小郭村,沿用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又有商县的汪姓、永寿的赵姓迁入,袁姓系后来迁入的本地人。该村原有城墙,仅开一小东门,门楼上方有“坊西堡”砖刻匾牌一块。 (四)北朱组 清咸丰年间,朱姓由朱卢堡分出在此建村,因地处朱卢堡西北,故名北朱村。后有张、鲍、方、贾、邹、吴、赵、潘等姓氏迁入,买姓是从阎良振兴乡买家堡招赘于朱家迁入的。后又有邹姓、吴姓迁入。鲍姓由商县迁来,赵姓由米脂迁来,潘姓由河南迁入。村民大都经商做生意,2005年村委会筹集资金建起了北朱综合市场。2003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阎良分校也落户该村。 (五)李皮组 该村地处城区东南部,东邻新兴的井家、仁合,南接邰家、解家,北靠飞机场,西南与绳张村接壤。土地肥沃,是天然的粮、菜、瓜、果基地。村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现有村民146户,460人,耕地面积700亩。相传明建文元年(1399年)李姓先祖迁此建村,村民除种田外,还兼制皮革,因工艺精巧,远近闻名,故外人称该村为李皮堡,沿用至今。 村民大都姓李,后迁来的有孙姓、赵姓、胡姓、潘姓等。该村原有土城墙一座,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 (六)新兴村(新东、新西组) 1889年,山东益都县江德欣、江德广、张清义、张清浩、张文秀、李金、李银、李环、张贵林、张富村等户移民来陕,在张大夫堡以南荒地上落户定居,人称张大夫南庄。1900年后,又有燕好友、燕景文、燕江清、张文炳、袁文贵、刘清江、杨宝廷、赵满堂、王成金、陈旭山、张学明、锡庆云等户先后迁入。张、王、李、赵、燕、江,皆属益都县,杨、锡等三户从寿光县迁入。民国二十三年,实行联保制时,该村归阎良镇第一保,遂更名为新兴村。1949年5月归临潼县阎良区第一乡第四行政村。1950年4月归牌楼乡。1956年成立农兴高级合作社,后又成立农兴大队,划分为东西两个生产队。解放初期,该村共有49户,280人,耕地面积1800亩。1953年飞机场占地约200亩,1958年公社化时,又将200亩平调给张大夫、柳家村。现在的新东组有140余户,460余人,新西组有150户,450余人。 该村村民多来自山东、河南、甘肃、商县、江苏、湖北、四川等省,还有张振英家从富平曹村迁入。 二、本村人物 任世绪(1802~1888)字承基,恩赐寿官,渠湾村人。先生身魁伟,**聪敏,小时即提笔成章。后随父在陕南经商,把买卖管理得井井有条。六十多岁后,回到村里,教育子孙种田读书、勤俭持家。光绪三年(1877年),陕西大旱,颗粒无收,先生强力肩任,赈济乡民,救活许多人。先生曾为县里当差十年,却赔钱甚多,因为每遇村里有困难的人家,他就多方帮助。每到年末和春天青黄不接时,不等缺粮户开口,他就按各家人口送给粮食,予以接济。亲朋乡邻,凡逢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他都有所资助。对欠债者,当面焚毁债券,说:“我怕我的后人不像我,还找你要账。” 任明都(1842~1912)任世绪之子。七岁时,生母李太夫人去世。其兄明烈去世早,他抚养几个侄儿。同治元年家乡遭兵燹,先生全家避乱,迁到白水县。事后回到家乡,房屋已被烧成一片废墟。先生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光复祖业;对邻里也都给予帮助。1900年,关中大旱,先生帮助筹措阎良赈灾事务,洁己奉公,人们交口称赞。1907年,任凤翔府学教授,太守尹仲锡对先生十分信任,对先生的评价为:“学识和修养都很优秀,年长有德,办事得力。”先生生谦逊善良,喜淡泊。祖先有遗产在汉中二郎坝,先生经营数十年,买卖不断发展,资本更加雄厚,但先生依然简朴节约,把钱财看得很淡,生活上从不放纵。 朱思理(1870~1947)农兴村牌楼组人。青少时务农兼经商,好行侠义,同四弟思兴参加-官府活动,与李虎臣、林瑞泉、张明轩等友善。曾携四弟思兴杀了催粮差官,被县府逮捕,脚穿铁丝架于驴背向临潼县押解。幸被李虎臣等“刀客”救回。养伤期间遭官府偷袭,其四弟思兴被杀害。朱思理胆识过人,办事公正,上世纪三十年代一直被推任为阎良镇商会会长,为阎良镇的商贸繁荣做出了贡献。1942年捐地三亩,用于兴建牌楼小学,热爱家乡的义举一直为乡里称颂。 卢景明(1889~1970)农兴村牌楼组人,著名民间画师,俗称“画匠”。其父卢玉龙,陕西著名神像雕塑家。景明小时喜做“纸品工艺”,后随父亲研习“庙活”,以给神体穿衣贴金和壁画见长,兼绘“祖先轴子”,扎制高档纸质工艺品。方圆许多村的“庙活”多出于他父子俩的手艺。解放后,景明的巨型扎灯工艺品曾在临潼县获奖并展出。1958年他被临潼县抽聘到华清池,参与整修华清池的廊坊绘画。此后,阎良的公益墙体画,多是他的杰作。1970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去世,享年81岁。 朱荣超字任天,1906年11月6日生于农兴村牌楼组。1926年考入平凉军校,毕业后分到国民革命联军冯玉祥第八军。1930至1931年在该部汉口办事处负责军械财务。该部被蒋介石撤销后,遂归田园。1933年受聘关山小学任教两年。1935至1938年被任为阎良镇联保主任。1935年夏,先生偕阎良人士向杨虎城将军面申资助阎良镇扩建小学,得到杨将军即付一千大洋的资助。1935年底,先生又与地方知名人士致函杨虎城将军,建议咸铜铁路线不要穿瓦头坡,应改道经阎良镇绕断塬过富平,被将军采纳。1936年“西安事变”后,先生和谈国帆、红军代表联合召开了声援大会。1938年底先生五次辞职未获准后便自动弃职,被县“长枪队”拘留,后经保释回家,不再任职。1977年5月18日病逝。 卢志敏(1904~1964)农兴村牌楼组人。热爱中医,自修研习。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临潼县考得行医资格证书,在阎良镇行医,后加入合营医疗机构,行医十多年,不仅在农村,而且在“西飞”职工和家属中享有声誉,尤以儿科受称道。先生为人厚道仁义,村民有病随请随到,有小病求药者即予之。 朱民忠(1924~1969)朱荣超长子,农兴村牌楼组人。1939年在三原中学加入“抗日民先队”。1947年11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49年2月到延安大学学习。1949年5月西安解放后,他一直在西北政法学院(原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任职。1949年11月加入中国0,历任校务秘书、秘书室主任、组织科科长。1954年到中国人民大学民法专业脱产读研两年,毕业回西北政法学院任民法教研室主任。1959年3月起先后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等职。1964年春调省委宣传部。“文革”期间被揪回学院遭残酷-成疾,后被“解放”。1969年9月15日英年早逝,年仅46岁。 卢正云1931年9月生于阎良牌楼村。1949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9月考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学。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经济师,正厅级干部。先后在西宁市人民银行、青海日报社、工商银行工作。曾任人行货币流通科副科长,青海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副社长、副总编,省人行副行长、党组成员,省工行行长、党组组长。1994年离休任顾问。 张学明北朱组人,生于1935年,1955年参军,系兰州军区某部战士,1958年在西藏平叛中牺牲。 朱民志朱荣超之子,生于1936年。陕师大中文本科毕业,中教高级职称,农兴村牌楼组人。196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商洛、临潼、宝鸡等地从事教育工作。曾任铁中主管教学副校长、民办艺术学院副院长。发表教学论文、剧本、杂文、诗歌、歌曲、报道100多篇首。 卢华芳生于1941年,0党员,农兴村牌楼组人。1961年考入哈军工,后转入重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1964年毕业,任46军某师机要参谋。17年后转业到陕西省物资局燃料公司,任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 卢军政农兴村牌楼组人。西安外国语学院1967届本科毕业。工作后教高中英语数年。改革开放后专职航天科技英语翻译和科技情报搜集工作直到退休。入选《中国翻译工作者名人录》一书。 任同斌渠湾村人,生于1943年。196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长期从事兽医临床工作,系高级兽医师。 江秀乐祖籍山东青州,1949年1月生于新兴村,0党员,教授。197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后留校任教。1981年该校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历任马列教研部副主任、党委常委、学工部部长、副校长,1990年任陕西省教委秘书长,1993年回陕西师范大学任副校长,1994年9月至2010年12月,担任学校-。此外,他还是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担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 卢正学1948年生于阎良牌楼村。先后在阎良区农兴小学、青海铝厂技工学校任教。从1980年开始学习写作,在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诗文800余篇(首),曾获省、市、区媒体嘉奖,被收入《中华写作英才》一书,1993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协青海省分会成员。 朱建峰原籍渭南市临渭区阎村乡北阎村,1972年举家迁居农兴村新东组。1978年参加工作,曾任阎良区关山镇镇长、书记,现任阎良区安监局局长。 芦安斌农兴村牌楼组人,1954年8月5日出生。现任农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近几年,在他的带领下,建成了三个新村、三个市场,使农兴村的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区前列。他连续三年获得陕西省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光荣称号。2009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获陕西省优秀基层党务工作者称号。 另有任彦斌,现任海南省海口市汽车制造厂厂长;江秀涛,现任西安电力工业学院主任;江秀汉,曾任西安石油学院主任;江秀凯,现任山东省青岛市旅游局副局长;江秀明,任陕西国防工办处长;燕孝先,任试飞院公安处处长、政委;江秀杰,在商洛地质队供职,高级工程师。 三、文物古迹 【清代任氏墓志】任世绪墓志,当地李桥村举人杨彦修撰文,廪生王崇熙书丹,蓝田牛兆廉篆盖。任明都墓志,韩起龙撰文并书。两块墓志为研究当地清末的经济、社会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现由任氏后人保存。 【牌楼】原在今牌楼村东头。清乾隆年间,该村卢文绪因病早亡,其妻朱氏乞讨赡养公婆,抚养幼子,贤惠可风。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降旨,为其立一石牌坊以示表彰。牌楼高约15米,宽15米。横额有“圣旨”二字,左石柱镌刻有“卢门朱氏贞节无上”八个大字。这座雄伟壮观的石牌楼历经183年风雨侵蚀,直到1958年被拆除,石柱石梁用于修建水利工程。 【渠湾城堡】渠湾村原有城墙,开东南二门,城墙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20米。清末战乱中毁坏严重,残破不堪。南门可以进出大马车,而东门只能进小推车。东门、南门都没有真正的门,所谓城门,也仅仅是一个通道而已。解放后被夷平。 【庙宇】(1)原东卢堡隔东西大路的东南(在今之农兴南路直向南延伸,过飞机场北外墙后,再向南延伸约80米处,以直角向东拐四百多米处)有座建于清代的“关公庙”,三大间,大门朝西。内有关公巨型贴金像面西而坐,左边有关平恭然立伺,右边有周仓持刀待命。庙门外有三百多平方米的场地,有石凳供人休息;周围除四株柏树外,还有十多株合欢花树,肃穆而可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庙门由上向下,在第二个石台阶上,左边有一双光滑的“巨人脚印”,深10公分许,其脚型及大小,正与庙内关公坐像之脚相同;而其右边(北边),有一直径约8公分的“尖底石坑”,周边呈不规则状。祖辈传说,是关公显灵时的遗迹。1951年春,因学-多,牌楼小学容纳不下,在这座庙内设了一个班。1954年修飞机场,该庙被拆除。 (2)原东卢向西,在东西大路的南侧(在今之农兴南路直向南延伸,过飞机场北外墙后,再向南延伸约80米处,以直角向东拐约一百米处),有座建于清代后期的“湘子庙”,庙小而新,壁画完好,门向北,常有逃荒者、养病者暂住。也是因修飞机场而拆。 (3)原朱卢堡北边沿东西大路向西,到向北通北朱堡的拐弯处的路南(在今之牌楼组西端与北朱组东端临界处,直向南延伸与奶牛场北之东西路相交后,直向西延伸约40米处),有一座建于清代的“菩萨庙”,全砖结构,庙门向北。该庙毁于清末民初之战乱。1942年修建牌楼小学时在这里拆砖,还能看到该庙三面砖墙有多半人高,庙内菩萨像身尚在,壁画隐约可见。 (4)原朱卢堡之北的东西大路旁(在今之农兴南路直向南延伸,与奶牛场北之东西路相交后,直向西延伸约30米处),清代有座“药王庙”,庙门朝北,建国初尚存遗迹。曾经香火旺盛,求药者络绎不绝。 【新东古城】新东组东部原有一座坚固城墙,四边各长150米,高10米,厚3米,建有东西两座高大城楼,顶部有女儿墙,可绕顶来回巡逻。公社化时被拆除当作肥料上地。 四、教育简史 【新兴书坊】民国初年,原在陕为官的燕丕远受同族之邀在农兴村设馆授徒,办起第一座私塾。他还开药铺当郎中,医技高超,同时,也培育出燕梅村、张文烈、张宏儒等几名著名中医。解放后,在新东的几间油坊内办有小学,只收新东、新西的学生,文革后,该校撤销,学生全部到农兴小学就读。 【牌楼小学】1942年建成,位于原牌楼村北,占地3亩。该校“文革”中改名为“红旗小学”。1980年并入农兴小学。 【农兴小学】创办于1938年,位于新西组西侧人民路路北。2000年,村支部书记芦安斌将自己的小车卖掉,筹措资金,将该校原有危房拆除,建起三层共26间教室的教学办公大楼,辟地5亩建成操场。次年投资10多万元,为学校购置30台电脑,使该校成为为全区第一所配置电脑的农村小学。2008年,投资15万元,建成塑胶操场,并新扩场地3亩多。2010年投资20万元,给学校安装了暖气。该校现在占地面积9671平方米,有教师23名,学生146名。 五、特色介绍 【渠湾商贸街】位于渠湾村东,始建于2005年。商贸街南北长320米,有商铺185间,总投资500万元。该街集餐饮商贸娱乐居住为一体,实为阎良城区东部较繁华的一条街。2009年又将城东建材市场引入该街,取名为“城东建材商贸城”。商贸街每年可为村民赚回300万元的可观收入。 【小郭批发市场和北朱综合市场】2001年建了小郭批发市场,2004年建了北朱综合市场。两个市场建成后,每年可为村民赚回100万元的收入;同时吸引了大量外来客户和商户,搞活了经济,方便了村民和周边地区的市民。 还有2个地名与农兴村同名:贵州铜仁市沿河县中界乡农兴村上海金山区枫泾镇农兴村
农兴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