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浙江 绍兴 诸暨市 店口镇 三江口村
三江口村介绍
三江口村
三江口村 三江口村位于店口镇区西南面,东接沥山湖村与江东社区,西南接鲁戈村,西为南联村,背临湄池,由三江口、下陈、郑应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距镇中心5公里。三江口村位于店口镇区西南面,东接沥山湖村与江东社区,西南接鲁戈村,西为南联村,背临湄池,由三江口、下陈、郑应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距镇中心5公里。,因驻地坐落在浦阳江、枫桥江、西江三江之口而得名。全村共有农户892户,总人口2483人,耕地面积1780亩,其中水田1662亩,旱地118亩,2011年全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6216.27万元,其农业2256.62万元,工业66746.9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18.20万元,人均纯收入29622元, 三江口村的村名源自于它的地理位置。远在明代,三江口村被称为丫江口,顾名思义就是三江之岔口,东面是源于嵊县的枫桥江,俗称东江;西面是源于浦江的浦阳江,俗称西江,两江会聚入流浦阳江至钱塘江的,俗称下江。三江之水的汇合处即为三江口。 三江口是出入南北,横穿诸绍的水路要道,其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北伐战争时期以及抗日战争时期都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地因而三江口村有着悠久的革命历史,这也造就了三江口人顽强执着的革命斗争精神。 近年来,三江口村经济发展迅速,村级经济主要以五金加工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养殖珍珠、淡水鱼类为主。2009年三江口村人均纯收入为24452元。2006年来村内已陆续实现了道路硬化,饮水净化,村容整齐化。三江口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每年的阴历七月十五,三江口村都会组织一年一度的水灯节,村民们将一只只手工制作的荷花灯放于浦阳江上,以纪念美女西施娘娘。 目前,三江口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村”的战略,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努力把三江口村建设成为“村美、户富、风正、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江口村经济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稳定。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诸北小城市”建设为第一目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争创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和谐发展的先导区、基层组织建设的模范区。三江口村是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诸暨店口镇,由于浦阳江、枫桥江、湄池江三条江汇合于此,故而得名三江口。与三江口村传承千年的古老历史相映成趣的是,该村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三江口水灯节”。 农历七月十五对于三江口的人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春节。鸣礼炮、做祭祀、演戏剧、放水灯,这些都成了三江口必不可少的庆典环节。夜幕低沉,潮水渐退,碧水涟涟的三江口上,摇曳的波光水影,映衬着点点水灯,勾勒出一道跨越千年、充满梦幻色彩的亮丽风景线。 古老水灯的动人传说 三江口的百姓放水灯礼送西施 摇曳在三江口上的水灯,虽飘逸雅致、隽永工巧,却承载千年历史的厚重,记录着古越国人的心愿和希冀,刻录着一份浓浓的爱国情怀。 旧时,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又叫“盂兰盆会”,每逢这一天佛教徒都要进行诵经布施,以使众生免予倒悬之苦。后来逐渐演化出了“放水灯”的习俗,以祭祀先人和意外亡死者。 民间习俗的传承,往往会融入当地相关的人情风物,在三江口“中元节”就与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挂起了钩。相传2000年前诸暨美人西施由越入吴时,走的就是三江口这条水道。七月十五那天二更,去吴国的西施用竹筏划到了三江口换船,当时的三江口族长鸣锣唤起了村民,用灯笼火把在两岸送别这位为国赴吴的奇志美女。西施换船北去时,村民又点燃禾草,投于江面。燃着的成堆稻草,随船而去,以礼送西施。并从此相沿成习,每年的这一天,三江口的村民必携灯点烛,放于水面,任其游弋。 曾经水灯的抗日血泪史 满江水灯,为激励人们“勿忘国耻” 到了近代,三江口的水灯里更浸润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坚毅不屈、保家卫国的牺牲壮志。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至年底浙赣铁路中断,三江口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南北交通要道。-军在沿江设路障,架浮桥;第79师后勤部、红十字会在此地樟树下治疗伤员;第3战区支前派出所派人员送粮送弹在三江口宿营。 1940年2月17日,丧心病狂的日军在三江口实施野蛮的空袭,掷下炸弹,机枪横扫,焚火烧毁民房,无恶不作。日军进犯扫荡三江口三天,血腥地-我抗日军民200多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江口惨案”。在当年农历七月十五那天夜里,村民放出满江水灯,以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军民,并激励人们“勿忘国耻”。 如今水灯的诗情画意 缅怀祈愿,美丽快乐的水灯节 远去了历史的争锋相对,少却了流血杀戮。现在三江口的水灯,更多寄托的是人们对先祖的缅怀思念,以及祈求现实的安康太平。农历七月十五,点亮水灯,许下心中心愿,水灯带着人们的各种愿想流淌到远处。 去年农历七月十五,三江口人又办了一场热闹喜庆的水灯会,规模为近年来之最。上万盏水灯映红了三江口两岸,赶来观看的人群和车辆差点把诸湄公路给封堵了。 水灯节当天,依水而搭的台上,老人们在念诵着祈愿平安的祭文。江岸两边人声沸腾,鼓乐喧天。空中礼花盛放,映亮了擦黑的天幕。江面上,一艘大船停泊江心,身着华服的演员们,演出着生旦净末的越剧。环绕大船周边的10艘小舟,每条舟上都有3人,一人撑桨把舵,两人点放水灯。 40多分钟后,偌大的江面已铺满了水灯,点点水灯依退潮的水势向着钱塘江方向流去,满江璀璨的光点,各式水灯,大如小舟,小似莲花,摇曳在水波上,恰如流动的星河。热闹的水灯节,也在众人祈愿中达到了巅峰。 水灯是怎样制成的? 看上去简单其实很有门道 每年漂流三江口的水灯都是由村里上年纪的长辈亲自监工督作,用纸张折捏糊制而成。去年,时髦的年轻村民买了300来只的现成水灯赶盛会,想与老传统一较高下,却一齐败下阵来。购置的水灯,不是容易熄灭,就是很快烧干了主体。看来这简单的流传千年的制灯老手法,还是颇有门道的。 今年84岁的田章福就是熟谙此法的老前辈,历年的水灯节里他都是督阵教头之一。老田告诉记者,水灯在他孩提时代的记忆里就占了相当比重,那时村里以户为单位发纸张,让大家自己制作,到了农历七月十五就统一去放,而灯的制作技法也是代代相传的。 据老田介绍,做三江口的水灯,说容易也容易。拿一张10厘米见方的正方形大红纸(农村写春联时用的纸张),对角折起,然后根据自己喜好,可折成方形的碗状,也可做成别致的荷花形。然后剪一小片桃花纸,捻成火柴棍大小,一头扯开两三毫米,用做灯芯。再将灯芯粘在灯中间,一只水灯就初具模样了。 可要让水灯点得亮堂、燃得时间长却有窍门。灯制成后,在放灯的前一天晚上,得拿毛笔沾上煤油涂抹灯芯,次日便能引燃。之后用调羹舀取香油倒入灯肚中,做燃料,一般8厘米大小一盏灯,放两勺香油即可。“香油放少了,灯会烧着,放多了也浪费。”老田说,放香油时得特别仔细,不能沾到灯芯,不然第二天就不易引燃。 到了放灯那日,村里挨家挨户人赶制灯,会有专人收集聚拢,分装在大的竹制簸箩中。“去年,有一万多只,村里的老人小孩统共做了近10天才完成,做好后,足足装了30多只大簸箩,分了10只船才放光。”老田告诉记者。 放水灯有啥讲究? 放的人要“考试”放的时间也要掐准 “村里的河灯,基本都统一由专人放的,岸边的人自发放的基本都是外面来人。”村民田勇告诉,在三江口看水灯,没有太多的繁文缛节,但放水灯在三江口却是极其讲究的事。 在三江口,能上小舟放水灯的人,除了得满足“本村户口”的首要条件,还得通得过村民的“考试”,考试的项目就是水性、驾船技巧、平衡性以及临时的应变能力。“三江口以前是个渡口,老一辈的村民基本都会水,能驾船,但现在交通便利了,摆船的人少了。小船比较难驾驭,放水灯时晃荡起来平衡性控制不好,很容易翻船。”该村田书记说,之所以会有如此苛刻的准入条件,当然也是从安全角度出发。 除了选放灯人很有讲究,放灯的时间也要掐得到位,放灯前还得有懂行的老人看天时和水文。原来三江口临近钱塘江出海口,农历七月十五又有潮汐。涨潮时放灯不仅流向不畅,灯极易被江水打翻。退潮时水流太快,灯也容易一下被冲跑。所以要选择在潮水将退,而又未完全退尽之时,水波较平缓,水流速度也适中之时才为最佳。 还有3个地名与三江口村同名:浙江省杭州萧山区闻堰街道三江口村浙江省宁波慈溪市周巷镇三江口村江苏南通如东县洋口镇三江口村
三江口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