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山东 莱芜 莱城区 苗山镇 西坡村
西坡村介绍
西坡村
西坡村位于莱城东北22公里处,镇驻地东南5公里处。在盘龙河上游。东临响水湾村,南至桃园村,西接磨石峪村,北接西沟崖村。村前、后有小河沟,盛夏时有水。辛泰铁路从村中穿行,将村隔成东、西两个自然村。全村162户,480口人,耕地477亩。 因址在响水湾村西坡,曾名西坡黄家庄,后简称西坡。黄姓建村后,有尤、高、王三姓先后迁入。现尤、高姓已无。清朝中期由东西两张、初、陈、郝、秦、冯姓陆续迁至,共八姓,张、初、陈三姓人口占有4/5以上。 清康熙《莱芜县志》记载:“常庄保•西坡村”。据《常庄史志资料》记载:抗日战争初期西坡村隶属莱芜六区文字乡;1941年春,莱芜县划为三县,撤乡、镇,划大区为小区,以区辖村,西坡隶属莱东县常庄区;1950年12月,区下设乡,西坡隶属常庄区桃园乡;1951年3月,地名区改数字区,西坡隶属第二区文字乡;1958年3月,撤区建乡,西坡隶属常庄乡;1958年10月,乡改人民公社,西坡隶属常庄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改为办事处,下设乡,西坡隶属常庄办事处文字乡;1985年撤办事处,分常庄、和庄两乡,西坡隶属常庄乡;2001年底,撤乡并镇,西坡村隶属苗山镇。 解放前,因战乱,天旱不收等原因,70%的人口外出逃荒要饭,下沂蒙、下河北、下山西、下东北。在外饿死两人,给人家当童养媳的6人,当时村内人烟稀少,荒草丛生,野兽常出入村庄。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村民积极投身革命队伍。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全村参军者共37名,他们英勇善战,死无顾惜。在战争中阵亡人数14名,伤残6人。还造就出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 1947年4月土改复查开始,穷人有了自己的房屋、土地。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自给自足。1955年组织初级农业社,入社30余户。1956年秋,组织高级农业社,全村80户全部入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 自明朝末年,黄姓建村以来,即以缺水闻名,村民苦不堪言。 1966年,村支书张金永带领村民打井4眼,均无大水。1969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关怀下,县委县政府支援水泥电线杆20根,支书率全村劳力齐上阵,奋战三冬春,总投入工日5万余个,修起一座扬程62米、渠长l.25公里的大型扬水站。打蓄水池两个,可容水3000方。1974年通水,使百亩旱地变成了水浇田。从此,西坡村由缺粮村变成了卖粮村。1989年冬,市委市府拨款3万元,乡党委政府发动村民集资3.5万元,总投入工日1.5万个,打大口井1眼,建72方水池1座,铺设主管道近千米,并安装自来水,1990年12月15日送水到户。至此,西坡村摘掉了“缺水”的帽子。村民深感党恩,特立“饮水思源”碑,以昭后世。 西坡人尝到了无文化的苦头,1966年,在陈善仁、郝翠两位复员军人的带领下,村民自力更生,建校舍5间,请教师2名,董立宪兼校长,办起2个复式班,结束了西坡无学校的历史。1973年,扩建教室3间,请教师4名,4个班、学生100多名。1986年学校翻新,并与响水湾交换年级为单式班。1994年7月,合并于共青希望小学。 自恢复高考以来,全村共考出大专生l7名,中专生8名,董汉鹏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攻读博士。 近几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政府采取鼓励加奖励的办法,引种黄烟喜获成功,且产量高,质量好,深受烟站好评。现有10多户种植达10余亩,亩纯收入8000元以上。 近几年,养殖业兴旺,养殖户达40户,以猪、羊、鸡为主。年存养量猪500头、羊500只、鸡万余只。 村中现有各种运输、机耕车辆18辆。村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草房变瓦房。年轻人出门骑摩托,回家住“前出厦带耳子房”。2002年3月,镇政府批水泥30吨,村委投资2万元,于7月份开始建一座双孔“连鑫桥”,预计2003年底即可通车。届时,西坡村的各行各业,会更加繁荣昌盛、兴旺发达。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 还有17个地名与西坡村同名:山西晋中平遥县卜宜乡西坡村山西晋中和顺县松烟镇西坡村山西晋中榆社县云竹镇西坡村陕西咸阳市长武县地掌镇西坡村山西晋城高平市陈区镇西坡村山西晋城陵川县西河底镇西坡村山西晋城沁水县龙港镇西坡村山西晋城泽州县高都镇西坡村山东济宁邹城市石墙镇西坡村山西运城垣曲县华峰乡西坡村河南郑州巩义市涉村镇西坡村山西运城河津市小梁乡西坡村山西长治长治县北呈乡西坡村山西长治武乡县蟠龙镇西坡村山西长治屯留县河神庙乡西坡村山西长治壶关县东井岭乡西坡村查看全部18个西坡村>>
西坡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