崮山村介绍
-
崮山村
-
崮山村位于莱城东北26公里,苗山镇驻地东南10公里处。南接黄崖村,西边与南裕村一山之隔,北接下周村,东边距淄博市博山区的下瓦泉村3华里。现有550户,1620口人。孙、王、张、周、李、唐、尹、刘、赵、樊、闫、贺等12姓,其中孙王两姓人口最多,耕地面积2154亩。 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初年,孙姓由淄川迁此建村,因址在崮山南麓,曾名崮山前,后简称崮山。与此相关,有一个传说:以前有一群人逃荒至此,其中有一位风水先生说:“方圆百里以内,只有这里依山傍水,不怕旱,不怕涝,土地肥沃,旱涝保收,真正是一处风水宝地”。于是这群人在此繁衍生息,才有了现在的崮山村。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也说明了崮山的优美。 在民国初年,曾在崮山设乡,称莱芜县崮山乡;自1949年建国至2000年,先后隶属于莱芜县常庄公社和莱芜市莱城区常庄乡;自2001年以来隶属莱芜市莱城区苗山镇。 村子的西头有拦河坝和大水闸将原来的小河拦腰截断。这是2001年莱芜市水利局与崮山村协力完成的一项东水西调工程。使原流向淄博的河水改道西流,灌向杨家横水库,以供应莱城居民的用水。 过去,崮山村以种植小麦、玉米、地瓜等粮食作物为主。在很早以前,崮山村是响水湾一董姓大地主的佃户庄,农民劳劳碌碌的一年又一年,不仅吃不饱肚子,还欠下了地主的债。因此,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年代,有许多不堪忍受地主压迫的有志之士放下镰刀、锄头,投身于革命。在莱芜战役时,著名的战斗英雄孙光太,带领地方武装积极配合大部队,在洪山口阻击从博山支援莱芜的敌人的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一战役中还有10位热血青年英勇献身。 养鸡大户尹连清,年收入超过6万元。养猪大户王广祥,年收入达4万余元。现在,崮山村户均养母猪两头,生猪存栏量达2200余头,养鸡量达5万余只。这里有交易规模最大的猪市。这里的仔猪生长快,肥猪瘦肉含量高,且膘肥肉嫩,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喜爱。博山、沂源、新泰的客户也经常慕名前来购买。另外,有些人利用沙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开办了空心砖制造厂和预制厂。这两年,由于过度开采,河床迅速降低,已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急需采取补救措施。现在的崮山村,经济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1年人均收入达2000多元,目前全村有汽车3辆,拖拉机58辆,三轮车24辆,摩托车210辆…… 崮山村不仅地理环境优美,而且在800多年的生活过程中,积淀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如果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有些夸张,但到农户家中走一走,问一问,没人说他们家丢东西的。在孝敬老人方面更是没得说,从未有过子女不孝顺而吵架的。现在村里有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至2001年,村里已有2人考上硕士研究生,8名本科毕业生,53名大专、中专学生。 *数据来源于莱芜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