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河南 南阳 新野县 城郊乡 上青羊村
上青羊村介绍
上青羊村
上青羊村位于乡境北部,老白河西岸。距县城8公里处。东依老白河与王营村隔河相望,南邻下青羊村,西连张楼村,北与樊集乡东赵庄行接壤。东西宽1.4公里,南北长2公里,面积2.8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上青羊村,1951年属一区(老户庄)青羊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青羊大队。1963年属城郊公社青羊大队。1975年与下青羊分开为上青羊大队。1984年属城郊乡上青羊村民委员会,,村委会驻上青羊。辖2个自然村。上青羊唐即称青羊,因村有一青色石羊故名。明洪武二年,张姓由-县迁入,村名仍为青羊,后因南北分居,此村位北,改名上青羊。袁营明洪武二年,袁姓由-县迁此,以姓取村名。 人口民族如今,村委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300户,1207人。其中男627人,女580人;全部为汉族。村计划生育率99.5%,综合节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左右。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14%,中学文化程度80%,高中文化程度3%。有马、刘、袁、樊、何、王、张、骆、乔、鲍10个姓氏。其中马姓约占80%,樊、袁各占5%以下。 自然状况上青羊地处老白河西岸,形似南北梯形,沿老白河边为沙土地,约200亩,占总面积10%;村西边系粘土地,约2000亩,占总面积90%。老白河中含有大量黄沙,是建筑的优质原料。 主要经济状况建国后,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7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万元,人均收入110元。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8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万元,人均收入1500元。2007年,人均收入2900元。 社会事业 教育建国前,村原有李家祠堂小学。建国后曾先后3次投资兴建扩建教学用房1000平方米。为远近闻名的青羊小学校。今年,有学生180名,教师12名,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巩固率为100%,毕业率10096。村小学先后为大中专学校输送学生200名,其中大学本科50名,专科60名。 科技村重视科技工作。50年代,曾建百花试验田,搞种子实验。80年代,搞微肥试验。90年代种植槲桑,养蚕,种香菇菌,聘请技术人员辅导村民种植槲桑、养蚕及香菇菌培育技术。村有农民技术员8名。 文化建国后,村有文艺宣传队等,活跃了村民文化生活。眼下,村有图书室1个,藏书500余册,有“青年民兵之家”活动室、广播室,广播人户率95%,电视普及率100%。 卫生建国初,村少医缺药。1978年,村和村医共同投资万余元,盖房屋7间,建筑面积120平方米,有医务人员3名,重点开展地方病防疫和常见病的防治工作。2003年以来,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村民生活解放前,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互助,村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有少数贫困户不能温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93年,村民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细粮比例占80%。2007年人均占有粮食700公斤,细粮比例占95%,蔬菜、禽蛋、肉类消费量大幅度增加。住房由原来的土坯墙、箔札瓦、砖包皮的砖木结构,发展为砖混钢筋结构的平房、楼房,人均住房由70年代10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30平方米。村民穿着由70年代单调青、白、蓝服装,变为色彩丰富、式样新颖的服装。人均收入由20世纪90年代的800元,提高到2007年的1600元。村民耐用消费品百户拥有自行车200辆,洗衣机40台,电视机110台,VCD20台,电话95部。部分家庭还拥有汽车、摩托车、电冰箱、电脑、手机等。
上青羊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