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贵州 安顺 镇宁县 丁旗镇 大湾村
大湾村介绍
大湾村
大湾村村情概况 (一)自然状况 大湾村位于镇宁自治县西部,丁旗镇东南侧,距镇政府驻地14.5公里。全村居住在较高的山坡地带,年平均降水量为1337毫米,最冷气温为0℃,最高气温为31℃,年平均气温18℃,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特点。2002年以来,全村已实施退耕还林148亩,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二)社会经济状况 大湾村辖自然寨2个,2个村民小组,共114户,人口502人,耕地面积240.46亩。其中:田139.72亩,地109.58亩,人均占有耕地0.48亩。2005年人均吃粮207.6公斤。2006年来全村总收入7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50元,全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副业以木材加工及建筑为主,相对本镇而言,全村收入及人均纯收入都属于低收入村。村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本村所处地理位置及生产条件;二是依靠单纯的种植业,运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缺乏精神细作及土地的利用率差;三是文化、思想教育较为落后,接受、运用科技知识较慢,封闭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村的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最为根本的原因。 (三)村寨环境状况 全村人居环境占地0.35平方公里,人均占用地80平方米。全村楼房4户,石木结构95户,环境建设落后,无公共排水,垃圾池和公厕等,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对环境污染严重。2005年建成人畜饮水池一个(30㎡),2007年4月,修建水塘一个以便灌溉农作物。 (四)农村事业发展状况 1-3年级小学一所。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国家、省、市、县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更全面更有力的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机遇,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2、村支两委班子团结有活力,富有开拓能力、能带领全村人民走科教兴农,产业化发展道路。 (二)主要制约因素 在开展实地调研和多方面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大湾村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以初级产品为主,自产自消、缺乏产后加工,流通渠道和专业化水平合作组织引导生产链,产品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产品经济价值不高。 2、农业基本设施有待完善,大湾村所余设施均是70年代未修建、年久失修、抵御灾害能力弱。 3、村容村貌较差,卫生等基础设施薄弱,村寨脏、乱、差差状况普遍,村内外柴草等杂物乱堆乱放,部分农民居住条件差,厕所等皆需改建。 4、科技应用水平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面积小,农产品档次低,机械装备水平仍然很低,农民劳动强度大,农民接受技术的渠道少。 5、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不具备建设、维护、管理村公共事业的能力。 三、指导思想,原则、总体目标 (一)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0、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2、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3、《0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话意见》(黔党发〔2006〕1号)。 4、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意见》。 5、《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央、省委〔2006〕1号文件为指针,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从解决群众是联戊和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进农业建设为支撑,以产业富村,科技兴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为工作重点,加强公共事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为总体发展目标。 (三)规划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统筹考虑,大湾村的经济社会、文件发展的需要,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中心,统筹考虑社会和公共事业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要合理布局、科学论证,合法合理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2、政府引导、农民自愿,要充分发挥规划和各项扶持政策的方向作用,引导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形成新的合力,规划在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但必须符合中央“五要-要”的要求,切实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愿意与不愿意、高兴与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站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3、注意实效,稳步推进,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和任务,即要积极主动,又不能急于求成,要讲求实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搞达标升级。要从农民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以点带面,防止一哄而起,急功近利。 (四)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总体思路。2006-2010年全村农业总产值达35万元,人均农业生产值813.9元,平均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达2100元;比全县“十一五”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个百分点;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到2010年达到以下目标: 1、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以畜牧为主的第三产业。 2、认真执行中央、省、市、县有关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晚婚晚育,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确保全村人口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3、规划改造村寨,改善农村物质生活条件,加强村寨规划,特别是村寨道路规划,建立和完善道路管理机制,从整体上改善村容村貌。 4、加大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业适用技术运用,针对本村特点,力争每年在全村培训3-4次,对畜、牧、禽的饲养、管理等技术培训,促进本村的农村经济快速发。 5、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切实开拓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把始终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理念切入实际,从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四、主要建设内容 (一)农业产业 1、提高农业适用技术的运用,增加投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不断增加群众的参与人数和次数,改变耕和方式。 2、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按照县林业部门规划,实施要求,组织动员全村群众提高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3、扩大畜、牧、禽业的饲养规模,以点带面,逐年扩增,到2010年基本实现在全村规模化养殖。 (二)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建设 1、道路设施 进村道路:以从狗场路口、坝崖贯通村路口,让狗场、大湾、小湾连成一片全长5-7公里。 2、农田工程和饮水工程 ①修复山塘:动员全村群众投入,清除淤泥,重修50米左右塘坝 ②饮水工程:在村水井处修建提水房,在大湾村一组山脊建蓄水池一个,安装管道入户 (三)村寨人居环境整治 1、村庄整治 ①禁止滥砍滥伐,开山采石,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②对于侵占公共、集体地点不到村级发展的违纪违章建筑进行清除。 ③对年限已久破坏严重的危房,影响公共设施,影响村容村貌的给予拆除。 2、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①新建垃圾池2个。 ②建设小广场,用于人民早、晚休息,信息交流和沟通,实行环卫队(兼治安联防),定期对垃圾进行清理。 3、改厕改圈80户。 4、大力发展沼气工程,使农民即节约了经济,也保护好环境卫生,使农民的生活条件、生存条件和健康得到改善。 (四)人口与环境保护建设 1、计划生育实行“村民自治”,加强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配齐村协会并发挥积极作用。把整个农村人口计生工作落实好办好,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 2、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改厕改圈,改灶的力度,改善群众生活卫生环境和面貌。 (五)科技与农技培训 1、大力引进优良品种,积极组织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有效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和养殖技术,用科学技术指导,积极引导各新建产业项目顺利运转,尽快成为主导产业。 2、积极开展“绿色证书”,“阳光工程”的科技为体,集中授课,发放各种农业科技生产技术资料。采取多元化方式,培养技术骨干人才。 3、加快非农技术培训步伐,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劳动力市场需求,把农民从农业生产为主转移到以非农产业的轨道上来。以生产经济收入多样化,以农民生活丰富化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五、规划实施 以2010年为目标的新农村产业发展形成新的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水平高,村容村貌现象好,乡村民族文化好、民族风俗好,乡村戴上全新的帽子。为了实现这一重大改观,进行分年度实施,递次推进。 (一)农业生产建设 1、退耕还林还草450亩; 2、畜、牧、禽养殖2006年开始实施,并逐年20户以上递增。 (二)公路建设 1、进村公路:2007年开始实施,全长5公里,2008年完成。 2、村街道整治,2006年起,开始清理,拆除违章建筑及协调其它占地建筑,2009年全面完成。 (三)基本农田建设 村蓄水山塘2007年底开始组织群众修复。 (四)农村饮水工程 建抽水房1座30平方米,饮用水蓄水池1座50立方,2007年实施,2008年初完成。 (五)村容村貌建设 1、建设小广场1个,2007年实施。 2、新建垃圾池2个,2007年实施。 3、新建改灶、改厕、改圈80户,2007年实施10户,2008年实施30户,2009年实施50户。 (六)社会发展项目 1、为切实搞好大湾村的村务工作和管理民主,推进大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修建规范化的村务公开栏一块,面积6㎡,2008年实施。 2、新建图书室1座,2008年实施。 (七)科技培训 2006-2010实施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农业生产建设,总投资6.5万元。 畜、牧、禽养殖:牛20头,需3万元;猪150头,需2万元;分散圈养鸡1万只,需1.5万元,共需6.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县级畜牧局由专项扶贫资金给予借贷,该项资金可采取滚动发展。 (二)公路建设 1、进村公路5公里,2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23万元,自筹2万元。 2、村街道整治:本村主街道300米,自筹0.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0.5万元,自筹0.2万元。 (三)基本农田建设 山塘保坎50米长,高均3米,需投资2.8万元,奖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2.4万元,自筹0.4万元 (四)农田饮水工程 建抽水房1座30平方米,投资2.6万元,蓄水池1座50立方米,7万元管道安装5000米,3.8万元,共投资13.4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10万元,自筹3.4万元。 (五)村容村貌建设 1.建场坝1个1000平方米,2万元 2.垃圾池2个,0.1万元 3.改灶、改厕、改圈80户,16万元,共需18.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16万元,自筹2.1万元 4.新建图书室1座12万元,修建村务公开栏1块15平方米0.02万元,共需12.02,奖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12万元,自筹0.2万元。 5.科技与农技培训项目1个,投资5万元,奖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补助资金4万元,自筹资金1万元 七、总体评价 (一)经济效益 到2010年预计全村农业总产值为35万元,经济作物收入、畜牧总产值为65万元,部分经济收入、农副产品加工业收入、加上劳动力转移收入等,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科2500元以上。 (二)生态效益 通过对村环境的整治,村寨首路硬化,新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新建水冲厕所、垃圾收集点等项目实施,使得大湾地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社会效益 村容村貌和人民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农民素质不断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倡导文明乡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反对铺张浪费,消除-等不良伤风陋习。坚决反对和抵制黑恶势力、-等迷信现象,培养科学的、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基础,构建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 做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计划生育指标等重大问题进行定期公布,便民主政治得到加强。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 成立由村主要领导任组长,村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湾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协稠新农村所出现的重大事宜,研究了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规划的事宜,认真的落实,督促检查和验收,大湾村明确村主要领导专门负责大湾村建设的工作,帮助村支两委在建设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抓好各个项目的实施,使农民参与监督。 (二)做好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配合的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宏观指导和配套服务,充分发挥村联系户,职责明、能力强的特点,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大湾村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 村支两委会加大本村发展规划的宣传力度,在建设中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建设工作起主体作用,对村发展规划及有关项目最广泛地让广大农民知道,得到广大农民的群众的认可,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充分听取民情、民意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把大湾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近的事项作为近两年的建设重点,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口总数:502人农业人口:462人非农业人口:40人 --行政区面积:1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0.46亩 --主要民族成分:布依族发展口号: --所辖村:一组,二组生产总值:75.5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油菜籽,花生,生姜,大豆名特产品:花生,蚕豆办公所在地:大弯村村民委员会 还有39个地名与大湾村同名: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县新马场乡大湾村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盘水街道大湾村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乐旺镇大湾村贵州黔西南州望谟县打易镇大湾村贵州六盘水钟山区大湾镇大湾村贵州毕节市大方县达溪镇大湾村贵州贵阳息烽县小寨坝镇大湾村广西桂林灌阳县文市镇大湾村贵州毕节市黔西县中坪镇大湾村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水箐镇大湾村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大湾村湖南怀化新晃县晏家乡大湾村贵州毕节市织金县鸡场乡大湾村湖南永州祁阳县凤凰乡大湾村湖南永州祁阳县黎家坪镇大湾村福建宁德蕉城区三都镇大湾村查看全部40个大湾村>>
大湾村景点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