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山西 晋中 介休市
介休市介绍
介休市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丘山北侧,汾河南畔。距省会太原市139公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年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744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7镇3乡251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境内平川、丘陵、山区各占三分之一,从北向南梯次排列,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交替分明,日照充裕,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0.4℃,平均降水量477.2毫米。 行政区划 介休市辖5个街道、7个镇、3个乡:北关街道、西关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北坛街道、义安镇、张兰镇、连福镇、洪山镇、龙凤镇、绵山镇、义棠镇、城关乡、宋古乡、三佳乡。 历史沿革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公元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自公元前514年起,介休历史上先后东部建置邬县,西部建置平周邑,秦始皇设郡县,城区建置界休,以后改为界美、介休、平昌。东魏时,定阳郡一度侨治境内。北周时期,曾设置介休郡。隋、唐时期一度设介休郡、介州。邻县灵石公元590年建县前,一直为介休地域。隋、唐时设介休郡、介州时,兼领平遥县。孝义历史上曾几度并入介休县。宋、元、明、清时期,介休县域和领属关系基本保持不变。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下文,介休撤县改设县级市,行政区域不变,依旧隶属晋中行署。现辖7镇3乡、232个行政村,5个街道办事处。 春秋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置邬县。秦置界休县。新莽改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西晋改介休县,以春秋时晋文公的臣子介之推死亡在其境内的绵山(介山)上而得名。十六国时期邬县、介休两县废。北魏太和八年(484年)置介休,十九年复置邬县。北齐天保年间并入永安县。至北周宣政元年(578年)恢复。大成元年(579)改名平昌县。隋开皇十年(590)析置灵石县,十八年复名介休县。隶属太原郡、西河郡、汾州、汾州府等。1992年撤县设市。 以下地名与介休市面积相当:四川阿坝理县上孟乡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乌鲁却勒镇河北邯郸临漳县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恰塔格乡新疆双河市湖北神农架红坪镇云南昭通绥江县河北保定涿州市黑龙江伊春铁力市工农乡四川阿坝金川县俄热乡青海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锁作乡
介休市景点列表
回銮寺
回銮寺

在山西介休县城西南20公里兴地村,在绵山脚下。据碑记考证,原名空王灵溪寺。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空燹,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重建,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间于...

后土庙
后土庙

是一处道教庙宇,位于介休县城西北角,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后土庙,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南朝宋大明元年(公元457年)梁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皆重修。现存殿堂多为明、清建筑。是一处包括五...

洪山源泉
洪山源泉

古称狱族泉。在介休市区东南13公里洪山之麓。这一股源泉水质清澈,常年奔涌,它穿山越洞,灌溉着介休县13个乡87个村庄的11万亩农田,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洪山源泉。 泉清见底,游鱼可数,渠道纵横如同,浮萍...

袄神楼
袄神楼

在山西介休县北关顺城街,三结义庙(旧为元神庙)前的乐楼,又是街心点缀的过街楼。明万历年间改建,清康熙、乾隆间重修,规模不大,另有殿和献亭,均为清建。是一个三重檐歇山顶转顶结构的古代建筑物,楼平面“凸...

介休市森林公园
介休市森林公园

介休市森林公园于1998年经山西省林业厅晋林复字[1998]第5号文件批准建立,总面积为667公顷,是一处市郊型的省级森林公园。 介休市森林公园位于晋中地区介休市境内,背靠绵山,坐落在狐岐山和银锭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