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安徽 铜陵市 郊区
郊区介绍
郊区
郊区总面积154平方千米(简册)/179.6平方千米。总人口5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244000。代码:340711。区号:0562。拼音:JiaoQu。 行政区划 郊区辖3个街道、2个镇、1个乡:安铜街道、桥南街道、铜山镇、大通镇、灰河乡;普济圩农场街道。 历史沿革 2000年,郊区辖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64310人,其中:铜山镇16744灰河乡5567普济圩农场虚拟镇10001安铜办虚拟镇5544桥南办虚拟镇15890东郊办虚拟镇10564 2004年11月30日,铜陵市启动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将铜陵县大通镇划归郊区管辖。调整后,郊区辖2个办事处,2个镇,1个乡,面积179.6平方千米,人口6.31万;将郊区东郊办事处区域天山大道(原七坝路)以西、铜芜路以南地区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天山大道南段以东、铜芜路以北地域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为便于联盟村行政事业的管理,将联盟村整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狮子山区在铜官山区内保留一块“飞地”),即除联盟村15、16、17、18村民组划入铜官山区外,联盟村其他地域全部划归狮子山区管辖。东郊办事处建制划归狮子山区管辖。将郊区在铜官山区的“飞地”后冲村、金牛居委会等划归铜官山区管辖。将铜官山区在郊区的“飞地”上富强村块等,划归郊区管辖。 2004年底,郊区辖3个街道、2个镇、1个乡。 资料 【本站摘录自《铜陵市郊区历史大事记(1949--2003)》(铜陵市郊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 1949年4月21日,铜陵境内解放。4月24日,铜陵县人民政府成立。7月,铜陵县人民政府对基层政权进行初步改造,废除保甲制度,建立村、闾。-统治时期铜官山矿区的铜官保、兴隆保改为铜官村、兴隆村,属铜陵县五松镇领导。 1952年1月,铜兴乡政府成立。铜陵县人民政府根据皖南人民行政公署颁布的《皖南区划乡建政实施办法》,在全县开始划乡建政。决定将铜官村、兴隆村及复兴村的两个闾划归铜兴乡,成立铜兴乡人民政府。3月28日铜陵县委归属安庆地委领导。 1953年9月,经安徽省委批准,设立铜官山办事处,为区级办事处。下辖7个居民村,隶属铜陵县人民政府领导。 1954年3月8日,经安庆专署批准,成立铜官山区人民政府,隶属铜陵县人民政府领导,同时撤销铜官山办事处。 1955年7月30日,0中央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铜陵近郊共建立九个农业初级社,其中一个渔业社、八个农业社。初级社下设生产队或作业组。 1956年2月,铜官山矿务局在贵池铜山建立铜山铜矿,开始开发铜山矿。5月28日,一届全国人大颁布《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铜陵近郊农村先后成立了十个农业合作社,其中农业社七个,蔬菜社两个,渔业社一个。6月26日,铜官山区就市区划情况向省委组织部作出报告。报告对铜官山市区划范围作出规划:铜官山区有7260户,39037人。其中农业户577户,人口2217人,可耕土地面积3616.2亩。根据自然条件和照顾矿区需要,计划划入:(一)铜陵县谢垄乡一部分。该乡工农高级农业社11个生产队和红旗高级社2个生产队751户3169人,5500亩土地。(二)铜陵县横港乡全部。该乡横港、古松、白鹤、长江、矶涡等5个高级农业社,计633户2419人,6324亩。全市合计8644户,44625人。其中农业户1951户,农业人口7805人,可耕土地15440.2亩。8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铜官山市筹备处成立,属省直辖。同时,撤销铜官山区人民委员会,由筹备处代行行政职能。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铜官山市,行政区域辖铜官山矿区全部,横港乡全部和谢垅乡一部分。 1957年2月18日,铜港、铜兴两乡合并,成立铜港乡人民委员会,直属铜官山市人委领导。6月14日,铜官山市委对农村进行并乡整社。长江社、铜港社合并为长江社。新建社、新洲社合并为新民社。并乡整社后的铜港乡,共有九个社(其中两个蔬菜社,一个渔业社,六个农业社)七十六个生产队。全乡农业户1625户,农业人口6470人,共有可耕田地12136.07亩。 1958年4月5日,铜官山市委办公室专题向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部报告,请求将古松社由三类社升为一类社。报告称:古松社有农户280户,人口1063人。9月5日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并更名为铜陵市,同时成立铜官山区。铜港乡更名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隶属铜官山区人民委员会,公社实行乡社合一的体制。9月14日,0铜陵市委农工部制定《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初步意见》。10月6日,铜官山区委成立。铜港乡党委更名为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党委,隶属铜官山区委和区人民委员会领导。 1959年4月9日,铜官山区委向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派驻整社工作组。4月26日,恢复铜陵县建制,铜官山区被撤销。铜港超英人民公社更名为铜港人民公社,并成立铜港公社管委会,代行乡政权。同时,将铜港超英人民公社党委更名为铜港公社党委,隶属铜陵市委。 1960年5月30日,经铜陵市委研究,成立铜陵市城市人民公社。同时成立铜官山公社党委、杨家山公社党委和铜港公社党委。铜港公社改并后,入社人数6.1万人,占应入社人口的92.8%。7月12日,铜陵市城市人民公社撤销。8月6日,经市委研究决定,恢复铜港公社。12月8日,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铜陵市铜港区人民委员会。将铜陵县的谢垄、新庙、跃进、狮子山、红星、农林、小农场等七个大队划归铜港区领导。对铜港公社所辖大队进行合并划分,分别成立新庙、狮子山、铜港三个人民公社,隶属铜港区人民委员会。 1961年1月13~14日,铜港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铜港公社礼堂召开。选举产生了铜港区人民委员会、铜港区正、副区长,铜港区人民法院院长、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产生了出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5月2日,铜港公社五松大队划分为五松、官塘、东山三个大队。铜山大队划分为新民、铜山、周冲三个大队,公社饲养场改为渔业大队。至此,五松、官塘、东山、铜山、周冲、新民、古松、长江、白鹤、渔业共十个大队实行了大队建制。 1963年3月20日,经铜陵市委研究决定,撤销铜陵市铜港区,恢复铜陵市铜港人民公社建制。同时撤销铜港区人委和党委及狮子山、新庙、铜港三个公社和公社党委,并将谢垄等七个农村大队仍划归铜陵县领导。新庙公社的东山、联盟、五松三个大队划归铜港公社领导。3月29日,经铜陵市人委批复,同意撤销铜港公社渔业大队。5月15日,铜陵市人委批复:同意杨秀英等四大私有圩入社的报告,并由铜港公社负责做好协调工作。 1964年7月29日,0中央国务院批复冶金工业部党组建议:同意铜陵矿区政企合一的试点方案。决定撤销铜陵市,成立铜陵特区,铜港公社直属特区领导。9月,铜陵特区国营林场成立。铜港公社划拔70多亩农田,100多亩荒山归国营林场作林业基地。11月,经安徽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贵池县铜山镇人民委员会。同时成立0铜山镇委员会,隶属贵池县人委领导,下辖机关、供销社、居委会等支部。镇党委机关驻地铜山铜矿。12月8日,铜港公社党委改属铜陵特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党委领导。 1965年1月10日,铜港公社党委直属铜陵特委领导。5月25日,铜港公社新民大队与后冲大队合并,更名为铜港公社新民大队。8月26日,铜港公社东山、官塘、五松三个大队合并为联盟大队和五松大队。 1966年4月12日,铜陵特区人委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案》第四章的规定精神,决定将许在昌、何委珍等私人秧草湖收归国有,委托铜港公社铜山大队管理经营。其范围:东至老套沟与铜山大队秧草湖接壤,南到长江大队秧草湖横埂,西至水泵房和发电厂招待所,北到建华窑厂新公路。 1968年3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铜陵特区军事管制委员会[68]044号文件批复:同意铜港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8月,经贵池县革命委员会批准,贵池县铜山镇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1年3月25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贵池县铜山镇划归铜陵特区管理。5月6日,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撤销铜山镇建制,成立铜陵特区铜山区革命委员会。 1972年1月5日,经铜陵市革委会批准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三位一体(铜陵市农林水利局革命委员会和郊区革命委员会、铜港公社),合署办公;是月,郊区革命委员会会议取代了郊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1月21日,铜陵特区铜山区革命委员会更名为铜陵市铜山区革命委员会。取代了铜山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4月28日,铜港公社铜山大队、白鹤大队改为蔬菜队。 1974年4月8日,撤销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恢复铜港公社革命委员会建制,隶属铜陵市革委会。10月30日,铜陵市农林水利局、铜港人民公社正式分立办公。铜港公社党委下设办公室。 1976年5月24日,根据安徽省革委会编制办公室(75)709号文件批复,铜陵市革委会研究决定,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命委员会,保留铜港公社建制,与郊区合署办公。下设政工科、武装保卫科、生产科、办公室,并将铜陵市国营林场划归郊区领导。6月8日,铜陵市郊区党委成立,同时撤销铜港公社党委。同时,撤销铜港公社革委会,成立铜陵市郊区革委会,隶属铜陵市革委会领导。 1977年4月8日,井湖大队由铜陵市城建局划归郊区领导,成立郊区井湖大队。6月27日,郊区铜港公社农场革命委员会成立。 1978年3月18日,铜陵县西湖公社谢垄大队划归铜陵市郊区,改为蔬菜专业队。并成立谢垄大队管委会。11月3日,经铜陵市革委会批复,郊区铜山大队划分为两个大队。铜山大队一队至四队(农业生产队)成立周冲大队;铜山大队红旗生产队等七个蔬菜专业队成立铜山大队。 1979年4月,经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将怀宁县月山公社的马鞍、旗星、牧岭三个农业大队划给铜山区管轄,由安庆铜矿"以矿带队"的形式扶持经营。 1980年3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将贵池县铜山公社的杨村、南泉、显化三个农业大队划给铜山区管辖。6月25日铜陵市国营林场划归铜陵市农林水利局领导。9月19~20日,中国0铜山区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铜山召开。9月25~26日,中国0铜陵市郊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11月26~30日,铜山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在铜山召开。(选举区人民政府区长等) 1981年12月19~21日,铜陵市郊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至此郊区革委会被撤销,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成立。 1982年5月10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历时三个月零五天圆满结束。郊区117名普查工作人员经过对全区十二个大队和一个集体户、131个生产队的普查登记,核查结果全区总户数3230户,总计人口14395人。 1984年4月10日~14日,郊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有色招待所召开。4月15~19日,铜山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在铜山召开。9月29日,根据基层行政组织改革的精神,郊区五松、铜山、白鹤、古圣、谢垄、井湖、长江、联盟、新民、周冲、渔业、后冲12个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12个村的党支部换届和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圆满结束。11月1日~3日,中国0铜陵市郊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1986年3月17日,郊区矿山公司成立,郊区矿管所随之撤销。6月7日,经省政府批准,郊区五松村524户,1895人由农业人口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转户后的五松村划归铜官山区管辖。 1988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山区,成立铜陵市郊区铜山办事处、铜陵市郊区月山办事处,系郊区政府的派出机构。11月15日,鉴于行政体制及隶属关系的变更,铜山矿农办下属的杨村、南泉、显化三个大队更名为铜陵市郊区杨村村民委员会、南泉村村民委员会、显化村村民委员会,直属铜山办事处领导;安庆矿农办下属的旗星、牧岭、马鞍三所小学更名为铜陵市旗星小学、牧岭小学、马鞍小学,直属安庆矿区办事处领导。 1989年10月20日,根据省政府办公厅[88]138号会议纪要精神和省民政厅、省地名委名字[89]185号文件的批复,设立铜陵市灰河乡,辖东风、马洼、太阳、五洲和灰河(原名中垄)五个村的行政区域,乡人民政府驻灰河口,隶属铜陵市郊区人民政府领导。 1990年4月5日,灰河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灰河乡人民政府成立。 1991年1月9日,郊区灰河乡马洼村划分为马洼、东元两个行政村。 1997年3月6日,“0铜陵市郊区东郊办事处工作委员会”、“铜陵市郊区东郊办事处”成立,系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6月26日,郊区白云居委会成立。该居委会是由白鹤村10、11、12三个转户居民组组建而成的。 1998年12月12日,0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委员会成立。1999年1月19日,郊区铜山镇人民政府成立,铜山办事处随之撤销。实行镇管村(居)体制,镇人民政府驻铜山铜牛路。 2000年11月22日,郊区启动乡镇办党政机构改革。12月25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汇总揭晓。普查结果显示,全区总户数10824户,总人口48958人,其中农业人口31762人。 2002年5月26日,郊区第五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全区22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员会进行了统一换届。 还有3个地名与郊区同名:黑龙江佳木斯郊区山西阳泉郊区山西长治郊区以下地名与郊区面积相当:广西玉林博白县江宁镇福建泉州惠安县黄塘镇广西河池金城江区五圩镇广东肇庆市广宁县排沙镇湖南郴州资兴市清江乡云南昆明寻甸县金源乡福建宁德霞浦县盐田畲族乡四川广元旺苍县普济镇广西贺州八步区铺门镇湖南郴州苏仙区塘溪乡广西玉林博白县凤山镇广西南宁宾阳县邹圩镇
郊区景点列表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位于铜陵市羊山矶下游600米处,是徐州至屯溪南北贯通线跨长江天堑的特大桥梁。大桥全长2592米,其中主桥长1152米,引桥长1440米,桥面宽23米,作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

和悦老街
和悦老街

和悦老街 和悦老街座落在大通镇对江的和悦洲上。和悦洲系长江中下游冲积沙洲。形似荷叶,古名荷叶洲。清光绪年间改为现名,意思是和颜悦色迎客商。自明清时代始,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悦街集市发展极为兴盛。全...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铜陵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又称白鳍豚养护场,总面积31518公顷,主要负责白鳍豚和长江江豚等珍稀动物保护工作。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安徽省首座水族馆、标本馆、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铜陵大士阁
铜陵大士阁

大士阁位于大通神椅山下,青通河畔,初名相水寺,亦名普济寺,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相传唐开元年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千里上九华悟道-,终成地藏菩萨,曾途径神椅山落脚休息,大士阁即为九华僧人追慕而建...

铜陵白暨豚养护场
铜陵白暨豚养护场

介绍 铜陵白鳍豚养护场,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条件对白鳍豚进行易地养护的场所。它位于安徽铜陵市大通镇和悦洲与铁板洲之间的夹江上。夹江长1620米,宽220米,洲上杨柳依依,云淡风高;江上水鸟逐波戏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