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查旅游网
导航: 首页 湖北 宜昌市 西陵区
西陵区介绍
西陵区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位于万里长江风景绮丽的西陵峡口,是三峡明珠宜昌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功能区,辖六个街道办事处、一个乡和一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8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73万。辖区内有各类科研机构45个、大中专院校10所、中小学校44所、医院12所,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总部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境内。 自然环境 以壮美的西陵峡得名的西陵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相传,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正妃就是在这里养蚕缫丝,晋代文学家郭璞在这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辞书《尔雅注》。随着中华民族解放的隆隆炮声,无数民族英雄、革命战士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丰功伟绩。 蜿蜒起伏的东山与长江呈环抱之势,辖区33条大街和77条中小街纵横交错,高楼林立,花草繁茂,商贾云集。有长江第一楼之称的镇江阁,闻名古今的三游洞,曲径通幽的桃花村,绿色长廊般的滨江公园,市民休闲的夷陵广场,让人流连忘返。 行政建制 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以国函(1986〕188号文批复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宜昌市成立三个市辖区的请示》和湖北省民政厅《关于宜昌市设立三个市辖区调整方案的意见》,同意宜昌市设立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市辖行政区。 1987年4月3日,成立西陵区筹备组。同年6月2日,成立区人大、政府、政协筹备小组。6月3日,成立0宜昌市西陵区委员会。在筹建期间,区委设有:办公室、组织人事组、宣传组、政法组;政府设有:办公室、财政科、文教卫科、民政街道科、农业科、城管科、商贸科、企业公司(含劳动人事)。11月18日,在西陵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西陵区第一届人民政府。 2002年11月12日,0宜昌市委编委办公室同意学院街街道办事处和鼓楼街街道办事处实行整体合并,组建新的西陵区学院街街道办事处,至此,西陵区辖1个乡、1个开发区、6个街道办事处。 人口现状 西陵区是宜昌市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和旅游服务功能区,辖六个街道办事处、一个乡和一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89.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73万。辖区内有各类科研机构45个、大中专院校10所、中小学校44所、医院12所,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总部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坐落境内。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给西陵带来了蓬勃生机,工商业发展前景广阔。夷陵广场区域商贸中心、解放路商业步行街、葛洲坝商贸圈“三足鼎立”的商贸经济布局基本形成,区域内各类专业市场和特色街群达50个,葛洲坝集团、清江公司、宜化集团等大企业总部集聚西陵,信息、金融、律师、会计、咨询等现代服务企业竞相入驻,楼宇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旅游服务业快速发展,餐饮、娱乐、宾馆星罗棋布。区域工业经济以机械制造、轻工日化、医药食品、包装印刷为主,多功能集装箱货轮、船舶柴油机、废旧金属打包液压机、小护士系列护肤品、民康系列药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6家,世界500强企业欧莱雅在西陵经济开发区投资兴业。“窑湾蜜桔”成为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名牌产品。 区域经济概述 1987年建区以来,作为宜昌市中心城区,我区在经济上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呈现出区域经济总量不断增大、商贸服务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市场繁荣活跃、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等鲜明特点。截止2004年,辖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2亿元(不含三峡、葛洲坝电厂和宜昌开发区),同比增长12.8%。全口径财政收入5.19亿元(不含三峡、葛洲坝电厂、宜昌开发区和市独享的六个行业税收)。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445万元。从辖区一、二、三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0.27亿元,第二产业20.66亿元,第三产业30.27亿元,比例为0.53:40.35:59.12。 农业主要是以优质精品柑桔园、石板花卉苗木园、农家乐项目等为主要形式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迅速。2004年农民人平纯收入达到4301元,同比增长5.6%。城区工业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电子、服装食品、建材等支柱产业为主的都市工业体系。全区包括宜昌船舶柴油机厂、宜昌船厂等中省企业在内的规模上工业企业共19家,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全区先后引进了世界500强的欧莱雅集团、香港三亮公司、台湾三荣塑胶等知名企业,培育了“小护士”护肤品、“丽豪”包装材料、“晶石”电子、永兴自控等一批名优产品,并将引进的企业与改制企业和闲置资源结合进来,使一批改制企业再现活力。形成了以恒昌建材、汇腾果品、中南金轮服装、西陵瓷砖建材、珍珠路计算机专业技术等6个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为骨干的各类市场43个。形成了以宜昌国贸大厦等大型购物广场为支撑,以特色街为骨干,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的商贸流通业。辖区旅游服务业迅猛发展,宾馆饭店、休闲娱乐密集、特色餐饮经营红火,有桃花岭饭店、葛洲坝宾馆、清江大酒店、峡州宾馆、夷陵饭店、盈加酒店等30余家星级酒店;有三峡国际旅行社、大三峡旅行社等80余家旅行社;有沙龙宴、红星酒楼、重庆小天鹅水上世界、七十二行民俗酒楼等10余家星级特色餐饮店;新零点迪吧、星光灿烂音乐厅、JJ演艺吧等30余家大中型文化娱乐公司。房地产开发活跃、楼宇经济已显端倪,蓬勃兴起,已有三峡旅游广场、宜昌文化广场等主题型楼宇经济正在建设中。律师、会计、评估等一大批现代服务业汇集城区。 工业经济概述 工业经济是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紧密相联,党的-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省委也提出了推进工业化的思路,市委更提出了工业强市的目标。作为中心城区,必须把工业强区作为发展城区经济的重心,充分发挥工业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西陵区工业是由街、校、乡集体小企业组成并发展壮大。建区以来,经实施系列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工业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使全区工业具备了一定基础。“八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大幅增长,快餐面、休闲服装等产品饮誉省内外,成为当家产品,工业支柱逐步形成。“九五”时期是我区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工业经济结构、产业构成趋向合理和完善的重要发展阶段,区属工业以拉大、扩张工业规模为立足点,完成工业技改项目61个,投资1.8亿元,引资0.9亿元,先后引进了汇中宜恒、丽豪、三荣、环亚等一批优秀知名企业落户西陵。其间,分两批接收了20家市直下放企业,壮大了工业规模,提高了工业总体运行质量,全区工业已初步具备了日化、电子、服装、食品等门类。 “十五”期间,西陵工业经济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狠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了民营工业二次创业和都市工业的迅猛成长,形成了区域工业产业较为合理的布局。随着财税体制改革,辖区内的中央及省属、市直企业为区域经济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形势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增大,“三心一区”的优势不断巩固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市场繁荣活跃。西陵工业经济已初步显现出了日化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安装、食品、医药、电力电子、服装等新型都市工业雏形。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2005年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9532万元,销售收入54645万元,利税3156万元。实施工业技改项目9个,完成技改投资8590万元。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西陵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是:以打造城区经济龙头为已任,以工业强区、推动西陵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实施“打破分割、优势互补,整合结构、一体繁荣”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企业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立足自身特点,合理调整工业经济布局,优化结构,加快“一区多园”(西陵经济开发区和多个城区内的都市工业园)建设的步伐,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关联度、多就业、无污染的都市工业,培育和发展一批骨干工业企业和工业产品,扩大现有工业规模,不断提高经济运行速度和质量,力争工业经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农业经济概述 西陵区农村九村(一场、一所),共40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面积125公顷,柑橘园354公顷、林业用地1380公顷。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01元,比上年增长329元,辖区内农村人口1.61万人,农村劳动力0.76万人。 农业生产按照稳定传统产业(柑桔),发展新兴产业(花卉苗木),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的发展思路,全面发展。计划2005年“二建三改”(建沼气池、建垃圾池、改厨、改厕、改圈)达到200户。柑橘生产通过无公害生产技术和优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果品的商品性状,巩固了“窑湾蜜橘”的品牌形象。蔬菜生产抓住近郊优势,大力发展速生菜、叶片菜、时令鲜果,在品种、时间上形成优势,同时大力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确保上市蔬菜无公害;花卉苗木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通过三峡花卉苗木大市场的规划建设,促进了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2004年全区过一百万元以上的花木生产企业6家,现已成为宜昌市鲜花、盆景、苗木、观赏植物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养殖业克服了禽流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稳步发展,农业服务也得到了长促进步。 商贸业概述 地处宜昌市中心主城区的西陵区,是宜昌市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旅游服务功能区,对于城区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及发展而言,具有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极大优势,是宜昌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龙头区域,是宜昌参与资源优化配置的中心舞台,商贸流通不仅历来影响全市,而且辐射渝东鄂西,商贸流通中心的地位十分突出。随着宜昌市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步伐的加快,按照市政府要求,西陵区需要合理规划布局商品市场建设,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城区商品市场体系,发挥全市商贸流通业“领头羊”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发展规划 十多年来,西陵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有效发挥西陵区位优势,在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迈出了三大步:第一阶段是“九五”初期,提出“三产兴区”战略,使以农贸市场为主体、小商品综合市场为补充的各类市场迅速发展,为搞活地方经济发挥了巨大的桥梁纽带作用;第二阶段是“九五”中期,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大力扶持区域内没有隶属关系的企业“退二进三”办市场,一批大型专业市场相继兴建,为盘活存量资产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阶段是“十五”初期,提出“四个一批”战略,立足现有市场,由注重外延扩张转到注重内涵发展、由“量”的增长转到“质”提高上来,为商品市场的提档升级发挥了巨大的调整作用,从而使西陵区商品市场体系布局趋向合理,功能逐步完善,成为宜昌地区各类商品的汇集地、储备地和辐射地。2004年,西陵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4亿元,约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占城区社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其主要商品市场业态体系现状可概述如下: (一)一批综合性大型购物广场落户西陵,构成了商业网点的重要支撑。现有9家大型购物广场(国贸、商场、九州、时代、葛商、赛玛特、东方、武汉工贸家电、中百仓储)在西陵经营,总经营面积达161000平方米,年营销额达10亿元以上。 (二)一批重要市场相继建立,巩固了西陵流通中心地位。西陵市场总量为43个,总建设投资2.5亿元,市场占地总总面积70.9万平方米,市场建筑总面积26万平方米,市场年交易额达25.9亿元。 (三)一批商业特色街的生成,强化了西陵购物功能。现有特色街九条(电脑、精品服饰、音像制品、通信终端、山杂、鱼食、奇石、酒吧、装饰建材),年营销额达9.4亿元。 (四)一批连锁便民超市进入社区,改善了西陵居民采购条件。现有各类连锁便民超市98家,它们与居民生活密切相连,是商品流通中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年经营额约1.5亿元。 西陵区未来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目标是:按照西陵“三心一区”功能定位,全面推动商品市场体系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优化整合市场资源,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坚持“科学布局、创新业态、优化结构、提档升级”的思路,努力构建以三大商贸圈(解放路、夷陵广场、东湖)为核心、以大型多功能购物广场为支撑、以特色商业街区为载体、以专业市场为骨干、以仓储超市为基础、以社区便民连锁店为补充的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并积极规范和培育一批人才、信息、技术、产权交易等高新化要素市场,并大力推进区域性商务中心建设,使该区商贸流通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以下地名与西陵区面积相当:湖南怀化辰溪县谭家场乡青海海东市平安区沙沟乡贵州遵义务川县砚山镇山东济南济阳县济阳街道重庆长寿区龙河镇四川宜宾宜宾县喜捷镇甘肃省陇南礼县王坝乡安徽六安市舒城县柏林乡江西南昌进贤县池溪乡河南驻马店正阳县永兴镇安徽六安市裕安区固镇镇湖北黄冈市黄梅县黄梅镇
西陵区景点列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