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岩村介绍
-
尖岩村
-
尖岩村 尖岩村位于溪翁庄镇西部,密云水库主坝西侧1公里处,距密云县城12.5公里,是我县环城公交车8路的一处终点站,密关路于村东途经全村,交通非常便利。尖岩村原址位于白河西岸,因山得名,明代成村,1958年修建密云水库时村庄西移迁至现址,沿用旧名。 尖岩村共有480户,1200多口人。2005年,该村投入资金数百万元,硬化街道3万平方米,并完成村内街道墙壁及花墙油饰工作,完成400户农户改厕工程,修建村内排洪沟1500米,建全民健身园、合作医疗及民俗旅游接待服务站,加快村内渔业小区和观光采摘园建设等等,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5900多元,被评为市级文明生态村。 尖岩村赏花会 去年的正月初三,记者来到尖岩村,有幸见到了这里具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花会“献花圣会”的热闹场面。 早上,天刚蒙蒙亮,几声清脆的筛响打破了晨曦的寂静,响遍了整个小山村。村里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人们纷纷穿衣起床。不久之后,第二遍筛响,人们就开始吃早饭。待上午八时许,第三遍打筛时,各档花会的表演者便陆续赶到各档花会的板头(花会各档的头领)家中,开始了化妆等各项走会的准备工作。 上午九时多,伴随着鞭炮声声、鼓乐齐鸣,花会正式开始了。站在村委会的广场上,首先看到的是“銮驾”。相传乾隆年间某年农历三月三,在南大山(现丫髻山)由溪翁庄村、北白岩村、尖岩村共同参加的一次大型的万人庙会上。献花圣会的精彩演出,博得了皇上、娘娘的欢心,随赏满朝銮驾,金牌,玉棍等,之后每次献花圣会必供奉銮驾以谢皇恩。多少年来,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习俗依然在这里延续着,体现了尖岩村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銮驾供奉完毕,紧接着由花会的“香尺”(花会总督官下设香尺8人,随时听从总督官指挥)请来花会的第一档大幡,随后是高跷、吵子、诗赋弦(十不闲)、秧歌、狮子、轧鼓各档花会的表演。 在花会队伍进村表演之前,还要进行花会重要的一环“返档”。首先由“香尺”请出“銮驾”,紧跟着是大幡和门旗,然后各档花会依次被请出排在门旗与銮驾之间,銮驾在队伍的最后,整个队伍由东向西排列。这时,忽见两面门旗同时两边分开,后面的队伍也随着门旗向两边闪开,花会的中间便闪出了一条过路。随后大幡回头由门旗中间穿过整个花会,各档花会也跟着大幡从门旗中间穿过,此时近二百人的花会队伍便成了头西尾东,开始浩浩荡荡的往村西的十字街行进。在当地这种形式也被称为“珍珠倒圈帘”。 队伍行进得很缓慢,每过一家门前,这家门前都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烟酒、水果、糕点等礼品。首先这家的主人会先绕过队伍,亲手接过銮驾,然后穿过队伍,将銮驾供奉在桌上,于是花会的各档队伍都在这家门前表演一遍。这种形式在当地称为“接鼎”,实际上也是本村百姓对花会的一种赞助形式。这种“接鼎”的场面在北京城里的庙会上是根本看不到的。一直到下午0多,花会再次回到村委会的广场表演一遍称“回香”,走会全部结束。 据花会的总督官张玉福介绍,尖岩的献花圣会曾因为战乱,停止表演了一段时间,1979年才重新组织,虽然其中的阴阳档、少林会、二达子摔跤失传,但古老的献花圣会仍然内容丰富。2006年,村民将现代秧歌增加到了花会的节目中,欢快的曲调、整齐的服装、优美的舞姿,融进了整个花会里,也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 由尖岩村的献花圣会联想到每逢春节北京城内的庙会,虽然也有民间花会表演,但感觉总不如在乡村里表演才真正体现那原汁原味的乡土之情,体现出这种民间文化存在的价值。特别是“返档”、“接鼎”等场面,在北京的庙会上是很难看得到的。按照会规,献花圣会只有在每年的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或正月十五才会表演。悠久的传统、丰富的节目、精彩的内容,有机会您也可以来大饱眼福。 (杨小峰张玉文/文) 还有3个地名与尖岩村同名:贵州六盘水六枝特区牛场苗族彝族乡尖岩村贵州铜仁市松桃县大坪场镇尖岩村贵州铜仁市碧江区川硐镇尖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