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胡拐乡介绍
-
野胡拐乡
-
野胡拐乡(YehuguaiXiang)位于魏县东南部,距县城9千米。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2.00万人(2002年)。辖16个行政村,乡0驻野胡拐西村。魏(县)张(二庄)公路过境。 1953年设野胡拐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7年,面积26平方千米,人口1.9万,辖前红庙、东红庙、西红庙、大路固、冯红庙、连路固、岸上、高八庄、大王庄、霍家庄、合义村、野东、野乡镇 西、蔡小庄东、蔡小庄西、蔡小庄中16个行政村。 以加快产业增收项目为突破口,已初见效益。为确保大棚项目区发展后劲,通过整合资金,在项目区修路3000米、打深井1眼。筹措资金15万元绿化了街道,完善了两室软硬件建设,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帮助贫困家庭脱离贫困线,解除制约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因素,组织人大代表与该镇20户贫困家庭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活动,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富手拉贫手,同乘致富舟”。代表们与弱势选民建立长期的帮扶对子,经常走访看望帮扶群众,保证贫困家庭衣食无忧,帮助贫困家庭找致富项目,使贫困家庭尽早致富,推进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乡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为经济发展和外商投资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气候环境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植物资源 境内自然植被类型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6种类型。草丛植被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的沟谷和荒坡,草甸植被则遍布全境;沼泽植被和水生殖被主要分布在滞水洼地。亚热带树种漆树在山区有着广泛分布。领春木和太行花为特有的植物物种。 -动物资源 野生动物主要为陆栖脊椎动物,其中马类较多,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较少。较大的兽类几近绝迹;哺乳类有豹、狼、狐、獾、狸、野兔、黄鼠狼、刺猬、水貂等;鸟类有麻雀、鸽、喜鹊、燕子、猫头鹰、雕、雉鸡、石鸡、乌鸦、鹌鹑、啄木鸟、布谷鸟、画眉、黄鹂等;鱼类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泥鳅、青鱼等;爬行类有龟、鳖、壁虎等。 -经济 村落 野胡拐乡蔡东、蔡中、蔡西三个村在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效。输出低素质人员、就业层次低向输出高素质人员、就业层次高转变;务工市场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转变,由短线输出向长线输出转变,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促进劳务经济的发展。 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民族特色建筑旅游资源开发,积极申报项目,把龙塘村规划成为舞阳河民族风情生态旅游村;规划兴建镇农贸市场、镇客运站。以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为目标,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农民狠抓秋种、秋养和秋管,开展多种多养增加收入。 充分发挥农村企业家和经济能人的积极作用,带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在认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多项措施,加强对农村企业家和经济能人的服务和管理。大力度整治经济环境,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社会氛围。针对当前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农产品上市、农业产业化企业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在财政、信贷等方面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特色产业 村落 野胡拐乡乡镇企业及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措施,放在了突出位置去抓。已初步形成冷库、果品加工、肠衣、油漆化工、粮油加工、废品收购加工、建材加工、机械制造等八大优势行业和一批规模企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乡镇企业群体。乡镇企业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吸收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分散开发向聚集开发转移,促进和带动小城镇建设。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小城镇规模。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连片开发,规模治理”的原则进行土地治理。在打井、修路、铺设地下防渗管道等工程建设上,全部公开招标,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在路树管护上,实行效益分成管0,收到良好效果。项目区树木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95%以上。在机井管护上,实行承包责任制,即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会确定机井承包标的,由全体村民竞争投标,标高者取得承包权,并承担机井正常使用维修费用,保证了使用,延长了寿命,发挥了效益,严格规范管理。 -民族风情 土纺土织 野胡拐乡具有历史悠久和独具特色的古建筑,民族风情浓郁。有“姊妹节”、“过卯节”、“龙舟节”、“斗牛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农历2月15日,过姊妹节,家家户户把煮熟的糯米做成7种颜色。苗族姊妹们相聚一堂,载歌载舞,男女青年对唱飞歌(情歌),女青年把7种颜色的糯米饭增送给自己最中意的男青年;农历5月24日平寨龙舟节,清水江一带农民穿着苗族盛装,欢聚平寨进行龙舟比赛,节日开展得十分热烈;农历6月19日,过卯节,村民穿着苗族盛装、手拉手,跳着踩鼓舞,唱着苗族飞歌,这天,迎来了八方游客进寨观光。 遗存着土布织染的工艺,粗糙中蕴含着精美,质朴里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手工艺术品古老又清新的气息。这种传统的土布织染如今被称为“魏县土纺土织”,始于宋代,兴于明清,盛于新中国建国初期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有着悠久的土纺土织土染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在1980年以前,农家几乎都有纺车、有织机,家家纺线,户户织布,招揽花布印染生意的拨浪鼓声不绝于耳。“姑娘年十八,织布又纺花,心灵手又巧,找个好婆家。”心灵手巧的织女祖祖辈辈传承着纺织技艺,创造出了条、格花纹布花色图案200余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弥足珍贵的文化研究和收藏价值。 -旅游 梨花节 乡村旅游的发展,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民族地域风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旅游活动。只有内涵和形式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引导更多的游客走向田野乡间乡村游在内容和形式上下足工夫,在人无我有的一些特色旅游项目上做文章,从过去单纯的农业观光向农业科技和农村民俗综合旅游发展。一些风景优美的古镇,在旅游中充实“馆”、“园”的内容,蓬溪的茅草屋、安居的松涛植物园等等,这些景点将资源设置为科普游、知识游、历史游、文化游,并可组织采风、摄影、绘画、美食等特色展示,或发展老年健身游、家庭休闲游、老知青回乡游等各类专项旅游,这样既丰富了旅游内容,又为旅游领域开辟一个新天地。 -特产 魏县鸭梨早在北宋就开始种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适宜的水土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造就了魏县鸭梨优良的品质。有消渴润肺、滋养皮肤之功效。古今驰名、享誉中外的魏县鸭梨在清朝曾作为贡品供达官贵人之享用。[ 以下地名与野胡拐乡面积相当:四川雅安天全县仁义乡四川南充西充县鸣龙镇四川达州渠县宋家乡四川达州渠县屏西乡四川绵阳三台县老马乡四川达州渠县望江乡浙江省丽水松阳县斋坛乡浙江省绍兴上虞区谢塘镇浙江省宁波慈溪市逍林镇四川眉山仁寿县高家镇四川资阳简阳市平窝乡四川南充南部县大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