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镇介绍
-
常绿镇
-
常绿镇位于富阳市南部,地属山区,东接萧山市,南连诸暨市,西邻湖源乡,北靠上官乡、大源镇。距富阳市中心23.5公里。 【镇名来历〓建置沿革】清康熙年间(1662~1722),辖区为长春乡。光绪年间(1875~1908),为正南区大源八庄、九庄各一部分。入民国,称亲贤乡。1950年民主建政时,为亲贤、北黄、长春、五云4乡。1956年,五云乡划归诸暨县,其余3乡合并为常绿乡,因境内竹林遍布,四季常绿,故名。1958年,建立常绿公社。1959年11月,并入上官公社。1961年,恢复常绿公社。1984年3月,撤销公社建置,复称常绿乡。1987年,撤销常绿乡,建置常绿镇。 【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6年,批准为革命老区乡;全镇普及自来水。1991年,投资40万元的雀尾岭道路改建工程破土动工,于1994年10月竣工。1992~1994年,全镇各村普及闭路电视。1993年,投资55万元的常绿镇中学综合大楼动工兴1995年竣工。1994年,投资52.26万元的医疗大楼动工兴建,次年竣工。1995年,投资35万元兴建北黄完全小学,次年投入使用。1996~1997年,总投资50万元的金融大楼建成。1997年,由富阳市交通局投资10万元,镇、村、村民三方集资40万元兴建的北黄柏油公路建成并通车。1998年,投资66万元的电力大楼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68万元的枫桐坞水库建成;实行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火化。 【家庭织布业迅速崛起】1991年,部分农民自购设备织布销售,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至1998年底,全镇从事织布业的家庭580户,有织机1964台、纤经前道车280台,从业人员5080人,固定资产2749.6万元。全镇有织机4台以上的家庭53户,8台以上21户,主要生产白坯贡缎,经有关经销单位漂染后,销往日本、韩国等地。全镇织布年产值2634万元,利润210万元,缴纳税金55万元。 【发展竹制品加工生产】竹制品加工是常绿传统家庭工业,1998年从业人员4600余人,种类有蚕匾、畚箕、竹篮、竹椅、折椅、书架等,竹编花篮是当地出名的手工艺品,其品种有棱形、椭圆形、长方形、六角形等十几种,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年创汇30万美元,成为外贸定点生产基地。.